《範進中舉》這篇短文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是一篇極具諷刺意味的文章,通過描述一位年事已高、家境貧寒的普通人,因多次科舉考試均落榜,後終于一舉高中之後卻瘋了的故事,狠狠的諷刺了當時封建科舉制度帶來的弊端。或許你不太明白,範進中舉後為何突然就瘋了,但如果你了解了古代科舉制度,可能就會有所感觸了。
科舉考試誕生于隋朝,形成于唐,完備于宋,強化于明,至清朝趨向衰老,在中國古代存在了1300多年,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古代比較公平的人才競争方式。在等級劃分比較嚴重的古代,科舉制度簡直成了生活在底層人民的福音,沒有人不想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的。也正因為如此,古代的科舉考試難度非常大,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在明清時代分為四個級别,由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構成,每過一關都會得到相應的身份,分别為秀才、舉人、貢士、進士。範進通過鄉試成為了舉人之後便可以擁有許多權利,比如免數十人的勞役和百畝左右的田稅,和縣太爺平起平坐,還可以領到國家發放的糧食等等。
所以,當時的普通人和舉人完全就是兩個概念。範進考中舉人後,其身份和地位都會發生質的變化。範進中舉之前是沒什麼社會地位的,一家三口日子過得緊巴巴,而他現在卻可以和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平起平坐。這種社會地位和面子,正是範進一直以來最渴望得到的。
此外,古時候人們也是有戶口的。你名下有田地就需要耕種,耕種收獲之後就需要交地稅,而考中科舉之後就再也沒有這些煩惱了。相比起前五十年的貧困生活,一下子進入有名有利的上層社會,換成是誰,恐怕也會感覺是在做夢吧!因此,五十多歲才中舉的範進喜極而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而範進中舉發瘋的舉動,更是反映了清朝千千萬萬個底層人民,在一個等級森嚴,階級固化嚴重的封建社會,希望靠科舉考試來改變命運的社會現象。于是,當時的人們隻能通過不要命的讀書考試來換取功名。正所謂,封建制度會“吃人”,當整個國家的年輕人都變成了脫離現實世界的書呆子,這個國家還如何進步呢?所以清朝才會逐漸落後于西方世界,并被列強侵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