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人生笑是會傳染的?65歲的鐘大媽身體一直很硬朗一個月前,老人自覺胸悶、氣短,嚴重時有窒息感,她懷疑自己心、肺等出了問題,整天憂心忡忡在此期間她做了大量檢查,先後去了心血管科、呼吸科,最後轉到了精神病科醫生最終診斷她得了“疑病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笑對人生笑是會傳染的?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65歲的鐘大媽身體一直很硬朗。一個月前,老人自覺胸悶、氣短,嚴重時有窒息感,她懷疑自己心、肺等出了問題,整天憂心忡忡。在此期間她做了大量檢查,先後去了心血管科、呼吸科,最後轉到了精神病科。醫生最終診斷她得了“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心理疾病
心理醫生表示,多數有聯想猜疑的老人,其心理異常敏感脆弱,多表現為容易發怒、疑心重、好管閑事、語言啰嗦,心理學把這種“聯想猜疑”定性為疑心病,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導緻疑病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1)過分關注自己的健康 人進入老年期,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身體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甚至患有軀體疾病。
老年人面臨的體能下降、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等,也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導緻老人更加關注健康與疾病問題病。這是老年人疑病症多發的原因之一。老年男患者常有強迫性特點,老年女患者中具有癔症性格者較多。
2)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 外界的一些不良刺激也會加劇老年人的疑病傾向。比如,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危言聳聽,或個别人輕率武斷地議論判斷,或者老人去醫院探望病人或參加身邊朋友的追悼會等等,都可引起或強化患者的疑病觀念。
3)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 患者病前個性常常是以自我為中心、敏感、多疑。這樣的人容易進行自我暗示或條件聯想,比如看見親人死于心肌梗塞,就對自身輕微胸痛過分關注。
疑病症的症狀多種多樣、變化多端,其中最常見的是疼痛,部位可在頭部、背部等處,病人對疼痛的描述通常比較含糊。
而老年人所疑疾病主要集中在下面三類:第一類是心血管系統疾病,較常見的症狀有心悸、胸痛、呼吸困難和對血壓的擔憂等;第二類是胃腸道症狀,如惡心、吞咽困難、反酸、口腔異味和腹部脹氣等;第三類是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疑病症”其實是神經症的一種,也就是說有一些心理障礙,但不屬于重型的精神疾病範疇。這類患者往往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臨床表現為經常揣測自己患上重大疾病,從而在情緒上産生焦慮、急躁、抑郁等負面影響。
去掉“疑病”,笑對生活
1)學會辨别 其實,不少老年人的疑病症,都源于網絡。特别是微信上,有精華、有糟粕,更有一些虛假信息,老人不要輕易相信其中所說,更不要動辄對号入座。
醫生提醒,一般來說,沒有明确注明出處的“健康知識”最好不要相信,更不要習慣性轉發,因為這些說法往往是不科學的。如果堅持懷疑自己有病,可以到正規醫院做相應檢查。
2)調整心态 疑病患者普遍都愛鑽牛角尖、性格比較内向且精神緊張。
患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對自己病情的影響,及時調整心态,盡量使自己變得開朗、活潑一些。這樣不僅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中結交更多的朋友,而且也會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有所幫助。
3)适當運動 适當參加體育鍛煉,多出去走走動動,能很好地幫助老人增強自身免疫力。對于疑病患者而言,多運動也能很好地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不會總是想着“自己有病”這件事情。
4)培養興趣愛好 要想使疑病症有所緩解,就應當建立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比如,發展一些興趣愛好,像栽花鋤草、修理家用小玩意兒、學習琴棋書畫等,加強對未來生活的參與,讓自己忙碌起來。這樣,老人就沒有精力過度關注自己有沒有病,沒時間胡思亂想,更容易找到滿足感,發現自己的價值,也就更利于身心的健康。
每一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内容雖然不盡相同,形式也各有差異,但隻要老人心寬心靜,凡事大度處之,淡然視之,豁然待之,安然對之,它就會更大地滿足大家各式各樣的快樂需要。 (摘自老年健康報)
【來源:株洲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