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春入夏,雨水漸漸增多,潮濕的空氣影響身體。
中醫素有“暮春夏将至,除濕解毒防皮疹”的說法,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時,濕熱内蘊容易引起頭暈乏力、痰多浮腫、濕疹長痘等一系列不适症狀。
而現代都市,衆人多熬夜、久坐、少運動,飲食偏重口味、偏愛冰飲,不少女孩會在夜裡洗頭、吹空調,種種不良習慣都讓濕氣有機可趁。
體内有濕氣怎麼辦?很多略懂養生的人群,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紅豆薏米水!
你吃對紅豆薏米了嗎?
每到濕熱的夏天,很多人都會煮些紅豆薏米湯。殊不知,大多數人熬的粥或湯都是錯的。
1
紅豆用錯了
紅豆薏米湯這個方子裡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而不是真的指紅豆。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健脾祛濕、利水消腫。在療效上,赤小豆的除濕功效,紅豆遠遠比不上。大家吃前必須分清楚。
注意: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呈圓柱狀。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
薏米用錯了
薏米的确很好,但性寒,直接煮粥易傷脾。而炒薏米寒性會減少,所以脾胃較弱的人,在煮薏米前,還需要先炒制。
炒薏米是取幹淨薏米,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取出,放涼,略有焦斑,微香。大家可以自己動手炒薏米,也可以去中藥店買。
同時,赤小豆、薏苡仁很難煮爛,需要用熱水浸泡一小時後再煮。很多人都是直接煮,沒能完全發揮它的好處。
夏天正好是暑氣連天的時候,内濕外也濕,這兩者搭配正好能起到一個清熱、祛濕、消水腫的作用。
3
祛濕同時,還需健脾
濕氣通于脾,脾與濕氣相互影響:脾虛了,體内濕氣淤積加重;濕氣重了,加重脾的負擔,導緻脾虛,引起惡性循環。
所以要祛濕,需要同時健脾。這就是有些人喝再多薏米紅豆粥,食材、煮法都沒錯,可濕氣還是很重的原因。
因此,在煮水熬粥的同時,建議可以适當加入一些類似芡實、茯苓、蓮子、山藥等味甘性平的食材,它們可以增加補脾健胃、益腎固精、除濕止帶的功效,且對于寒性與熱性體質的人群都适用。
I 甘草醫生聲明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随時與我們聯系。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注明:來源甘草學園公衆号、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