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高進 (西京學院)
近日,一則關于“發朋友圈會屏蔽父母嗎”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在當下信息化的時代,微信成了年輕人社交的主要工具,朋友圈也成為了年輕人分享生活的主要陣地。可是現在卻有很多年輕人不願意讓父母看到自己的朋友圈,原因到底是什麼?
屏蔽父母的朋友圈,在很多人看來,既省去了解釋的麻煩,又降低了和父母的争執,俨然成為了一種“最優解”。但是這種屏蔽的背後,也折射出了父母和子女的處事差異,以及雙方在相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對邊界感認識的不一緻,是許多孩子選擇朋友圈屏蔽父母的一大原因。如今的年輕人,以伴随着網絡成長的“Z世代”為主。在互聯網和全球化文化的影響下,他們普遍主體意識、個人自我意識強,對于自我隐私生活的邊界感也看得更重。許多年輕人選擇朋友圈屏蔽父母,其實并非是與父母關系不好,而是怕他們唠叨、擔心;怕父母的關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幹預”,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同時,“報喜不報憂”成為了現在許多年輕人和父母的交流方式,朋友圈屏蔽父母便是這句話的映射。他們往往通過許多好的事情來打開和父母溝通的大門,一些心事便隐藏在心中。自己過得好,便發一條公開朋友圈大家一起高興;過得不好,便選擇屏蔽朋友圈,來獨自消化壓力與焦慮,免得父母擔心與操心。
但這種自我消化有時候也會變成一種自我消耗。許多年輕人往往将極好的一面展現在朋友圈,通過朋友圈來“包裝”自己,但是卻忘記了朋友圈背後自己最真實的樣子。社會生存壓力大,年輕人不願意告訴父母自己過得不好,害怕父母擔心也害怕他們不理解,于是便選擇了屏蔽。但屏蔽背後,可能帶來的是父母對自身現狀的不了解,雙方溝通的不到位,進而可能使得雙方之間出現一些距離感。
也許屏蔽朋友圈是對父母的尊重和保護。現在的朋友圈就像一個大戲台,每個人都妝容精緻,衣着華麗,賣力地扮演自己的人設,小心地維護着自己和領導同事們的關系。演出結束,脫下華麗的服飾和包裝,摘掉面具和僞裝回到後台這個沒有觀衆的地方時,我們才發現後台的人隻有親人親友還有摯愛的人。隻有在他們面前,我們才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因為在他們面前我們不需要僞裝。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給父母,失落的一面留給自己。那些難熬的日子隻有自己理解,他們不希望讓父母徒增擔心,更不想讓自己的情緒影響他們。這也許就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和屏蔽父母的主要原因了。但有時候年輕人也需要适當放下僞裝,主動與父母暢談心事,也許會有新的收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