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是一個南美洲西部國家,面積和中國西藏差不多。
整個南美西部被世界最長山脈——安第斯山脈南北貫穿。
安第斯山脈是兩大闆塊碰撞擡升的,因此,秘魯也是個火山地震高發的國家。
很多城市都是地震摧毀重建的,高度在4000米以上的火山就有33座。
安第斯山脈把秘魯分成西部海岸、中部山區和東部林區三部分。
東部林區占了國土60%,幾乎沒什麼人,是亞馬遜河的一個重要源頭。
從秘魯探索亞馬遜比巴西便宜一半,聽說還可以吃食人魚BBQ。
真沒想到秘魯人在食材上這麼用心啊。
中部是一片遼闊的褶皺山地,平均高度4300米,占國土面積的30.5%。
海拔4800米以上有大小湖泊12201個,最大的的喀喀湖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公元前2000年前後,安第斯山脈就出現了很多小國家,這也是秘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
人們已經開始廣泛種植玉米,秘魯古文明也叫玉米棒子文明。
秘魯人餐餐有玉米,還有一種玉米酒叫奇恰,古人用來慶祝戰争勝利,預測吉兇。
傳統冷飲是一種叫紫奇恰的紫色玉米汁,嗯,挺好喝的。
12世紀起,大概是中國宋朝,在安第斯山谷一帶逐步崛起一個印第安人小部落。
一統山區各文明,建立的印加帝國,将秘魯古代文明推向頂峰。
極盛時帝國疆土包括今厄瓜多爾、秘魯沿海和山區、智利北部和中部、玻利維亞山地和阿根廷北部,人口達700萬。
都城建在山區的庫斯科,意思是世界的肚臍眼。
今天的庫斯科還留有印加帝國大量遺迹。
距離庫斯科百公裡之外的茫茫山脈中,還有一座失落的印加古城——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就是印加帝國的天空之城,有三到四天印加古道徒步線路。
雖然也是世界頂級徒步線路,但對體力要求不高,狗和生猛的老外們一起走完全程,總算沒有喪權辱國。
印加文明水平很高,科學發達到都能用可卡因局麻做開顱手術了。
人們信仰太陽神,曆法準确,農業發達,飼養草泥馬。
聽說這是安第斯山民傳統的交通工具,請問這麼萌怎麼好意思騎?
印加帝國的口号是不偷懶不撒謊,至今都是秘魯人的道德标準。
唯一遺憾是沒有文字,在1532年,印加帝國被西班牙征服者摧毀的時候,所有輝煌就像雄鷹一樣突然消失在山谷中。
幾年後,西班牙人就在西部沿海建立利馬城作為首府,也是現在秘魯首都。
秘魯西部沿海區是一個狹長地帶,北寬南窄,占國土面積的10%。
在秘魯寒流的影響下,這一地區幹旱少雨。
幹旱的氣候使得秘魯納斯卡地區還保留有2000年前的地畫,遊客可以搭直升機看。
安第斯山發源的河流穿過沙漠入海,滋潤出綠洲和城市,還是秘魯最重要的農業區。
利馬年降水量隻有35毫米,又叫無雨之城,在殖民地時期為南美洲最繁榮城市。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在殖民地就熱衷幹兩件事——種地和挖礦。
安第斯山脈有一條廣泛的含礦帶,秘魯的金銀銅鐵鋅儲量都在世界TOP5以内。
銀礦占了世界五分之一,北邊還有世界最大的銅礦。
西班牙人在秘魯專注挖礦三百年,大量本土印第安人被壓榨成礦工,過着暗無天日的生活。
随着西班牙征服者,大量傳教士也來了。
傳教工作落實的非常好,現在秘魯人95%以上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不過在天主教中融合一些本土太陽神元素,畫風非常朋克。
這是庫斯科教堂裡畫的《最後的晚餐》。
為了貼近秘魯人民生活,耶稣正在和衆弟子吃!豚!鼠!
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前,秘魯沒什麼正經肉,豚鼠是傳統食物。
西班牙人給秘魯帶來了豬馬牛羊雞,也讓秘魯土豆走向世界,全世界人民吃飽了肚子。
現在秘魯還有個土豆日感謝土豆君。
促進世界美食的交流還算是西班牙殖民者幹的唯一一件人事吧。
可能西班牙人本身也是個混血人種,他們對于血統什麼的不太講究,很快就和印第安人通婚過日子了。
現在秘魯人口中印歐混血種人(梅斯蒂索人)占36%。
越來越多的土著民族和印歐混血人難以忍受西班牙的壓迫,起義不斷。
最終,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最後一支軍隊投降,秘魯獨立。
本來秘魯國歌中還有一段痛罵西班牙的歌詞,後來删了,可能覺得大家還要見面,這樣太尴尬了。
獨立之後秘魯迎來一次短暫的鳥屎運。
秘魯寒流是一股冷水洋流,上升攪動有利于浮遊生物生長繁殖。
秘魯海岸也成為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魚類的聚集吸引海鳥聚集,海鳥多到糞便在島嶼上堆積如山。
在人類發明化肥之前,鳥糞是歐美市場的爆款。
秘魯靠鳥糞發了40年橫财,一度是南美洲最富的國家。
然而随着鳥糞枯竭,等待秘魯人民的又是兩個世紀的政局動蕩。
至今,一個資源這麼豐富的國家,政府腐敗人民貧困,還有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秘魯人有點像西藏人,從幫助遊客徒步的背夫向導到街頭曬太陽的大叔大娘,都有山地民族常見的堅忍質樸,誠實可靠。
雖然感受不到現代文明的方便快捷,但秘魯的山水人民都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希望旅遊業的蓬勃能夠改善秘魯人民的生活,讓翺翔在安第斯山谷的雄鷹擁有擊破長空的永恒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