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正月十五鬧元宵迎龍燈

正月十五鬧元宵迎龍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00:27:04

□李學樸

龍燈也叫“龍舞”,是漢族民間舞蹈形式之一,在漢代已有記載。《漢書·西域傳贊》載:“曼延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曼延者,即張衡《西京賦》所雲:‘巨獸百尋,是為曼延’者也;魚龍者,為含利之獸,先戲于庭極畢,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魚,跳躍漱水,作霧障日畢,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于庭,炫耀日光,西京賦雲:‘海鱗變而成龍,即為此色也。’”從上述可以看出,漢代的魚龍曼延,即幻術與龍舞的結合,演出中是以龍舞為主的。

舞龍燈流行于我國很多地區,曆久不衰,是都市鄉村鬧元宵或重大慶典活動中的傳統節目。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寫山東兖州府汶上縣薜家集鬧龍燈的事:成化末年,正是天下繁富的時候。新年正月初八日,集上人約齊了,都到庵裡來議鬧龍燈之事。到了早飯時候,為頭的申祥甫帶了七八個人走了進來……荀老爹先開口道:“今年龍燈上廟,我們戶下各家須出多少銀子?”申祥甫道:“且住,等我親家來一同商議。”說了半日,才講到龍燈上,夏總甲道:“這樣事,俺如今也有些不耐煩管了。從前年年是我做頭,衆人寫了功德,賴着不拿出來,不知累俺賠了多少。況今年老爺衙門裡,頭班、二班、西班、快班,家家都興龍燈,我料想看個不了,那得功夫來看鄉裡這條把燈?但你們說了一場,我也少不得搭個份子,任憑你們哪一位做頭。像這荀老爹,田地廣,糧食又多,叫他多出些;你們各家照份子派,這事就舞起來了。”衆人不敢違拗,當下捺着姓荀的出了一半,其餘衆戶也派了,共二三兩銀子,寫在紙上。

正月十五鬧元宵迎龍燈(鑼鼓響腳底癢)1

燈與龍的結合,大約起始于宋時。宋吳自牧《夢梁錄》中有記載,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吳氏所說的是靜止狀态供人觀賞的龍燈。但龍是一個能行走、善飛騰的神物,自古又有舞龍的傳統,所以龍就舞了起來;而既然舞,就不隻是在白天,晚上也要舞,這就離不開燈,因此就有了龍燈,所以大凡能舞之龍,都通稱龍燈。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有“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詞句,說的就是由人舞動的龍燈。

龍燈由龍頭、龍身、龍尾組成,一般用篾竹紮制骨架,以棉布縫裹并以彩墨繪畫,用染紅的苎麻作龍須,以紅、黃布為龍脊,将龍頭、多節龍身、龍尾連接起來,在布上畫出龍鱗,一般取藍、紅、皂、白、黃等色繪龍鱗。龍頭部分一般重量二十多斤。龍身由許多節組成,每節間距五尺左右,每一節稱一檔,下面裝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龍身大小不一,有九節、十一節、十三節、十五節,多者可達二十九節。十五節以上的龍就比較笨重,不宜舞動,主要是用來觀賞,這種龍特别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組成龍身的節,一般都是單數,象征吉祥。每節點燃蠟燭;也有用桐油、棉紗或燈草做成油撚。這種油撚燒力很持久,龍燈舞動時五光十色,始終不會熄滅。

正月十五鬧元宵迎龍燈(鑼鼓響腳底癢)2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夜色降臨,明月初升,魯西北地區的臨清市龍燈亦稱雲龍會,大家來到體育場集合,然後在市區的中央舞起龍燈。演出時,隊伍兩側不時點燃铳炮,烘托氣氛。耍火流球的人在前面打場,持珠人引龍前行,龍頭在半空中上下起伏,長龍時而左右盤旋,時而側仰着全身,時而龍頭随珠、尾随龍頭追逐,宛如巨龍騰雲遊水。一陣喝彩聲過後,龍頭高舉,龍目閃閃發光,左顧右盼,張牙舞爪,十分威嚴,又十分動人。龍腰部位的舞龍人,健步如飛,舞弄着整個龍體,将龍頭緊緊地圍繞在當中,頓時做出盤頭舐尾之勢。持珠的領龍人,将珠擺動,另外一人把火硝往上一甩,在半空中形成一個紅色大火團,火團的周圍散發出灰褐色的濃煙,宛如雲龍鑽霧,十分壯觀。臨清龍舞表演技藝豐富多彩,有“蛟龍探海”“雙龍戲珠”“雲龍騰空”“龍鑽祥雲”等。鑼鼓伴奏有車鼓、群钹、銅鑼,鼓點铿锵,氣勢磅礴。過去,“龍”在百姓心中是吉祥的化身,多有龍舞祈雨之習,驅災除害、吉祥太平之說。現在多形容喜慶吉祥之意。臨清龍舞,較别地鑼鼓頗具特色,并專用铳炮隊和火硝隊配合表演,演出中铳炮幾十門列隊兩旁,龍舞時铳炮如聲聲春雷,硝煙如滾滾雲霧,龍在硝煙雲霧中翻騰搏擊,氣勢宏大,氣象萬千。記得有一次“鬧元宵”臨清各路龍燈彙集竟達五十餘條,隊伍長達二三裡地。每條龍燈還伴有“十番”鑼鼓,聲聞十裡。趕往觀看的人十分踴躍。人們中有“鑼鼓響,腳底癢”的說法。

正月十五鬧元宵迎龍燈(鑼鼓響腳底癢)3

龍燈還是一種民間體育,據一些耍“龍頭”的老把式說,一把龍頭最重的足有二十斤,最輕的也有七八斤,所以耍龍燈時,龍頭把式要經常換人;耍“小龍”更要就地十八滾,是非得有些能耐不可的。

龍舞是曆史悠久、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體育運動,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代代相傳,經久不衰,并由此形成了豐富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龍文化。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