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看了關于學校拆遷的一條新聞,突然百感交集。
相信很多人的母校都因各種原因經曆了被拆或者被重組的命運,面對這個既定的事實,我們除了感傷外,還有陣陣惆怅……
我們要到哪裡去尋找我們的青春
有人試圖給母校來一個定義:
母校是每個人懷着勝利逃亡走出最後卻無比懷念的地方
母校是你在心裡罵千百次卻不願聽别人說一句不是的地方
對于母校,我們總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在裡面,有許多名人作家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過關于自己高中生活的短暫描寫。
例如七堇年十五六歲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一書中總有一種對未來的迷茫和膽怯,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肩負着升學的壓力。
相信很多人都被那句“要有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感動。
郭敬明在自傳《愛與痛的邊緣》中用半明朗半陰郁的語調調侃着枯燥的高中生活。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曾用幽默的語氣抱怨,高中的熄燈制度常常将他在半夜萌芽的文學靈感扼殺在搖籃之中。
無論你曾經有多大的怨念,但事實是你在那裡度過了你的少年時光,你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是在那裡養成。
夏茗悠在《塵埃眠于光年》有這樣一段描述:
“我喜歡的歌手十幾年前在這所大學的食堂成名,他帶來滿腔真誠和銳氣,換取寥寥無幾的掌聲。夜幕降臨,或許他曾經坐在沒有一星燈光的石舫,嗅青草馨香馥郁,聽書聲朗朗自神廟石階上流瀉,看垂柳伸展長臂在湖面下幻化詩人。”
它包容你的夢想,給你足夠的空間。
許多人談起母校總是會想起在那的點點滴滴,潛意識覺得無論你是否想起,它總會在那裡,可是如果有一天你想回母校看看時卻發現它已經退出了曆史舞台呢
在這個時候,或許你才會開始懷念
懷念空曠的操場,曾經揮汗如雨。
懷念寂靜的教室,曾經奮筆疾書。
懷念狹小的寝室,曾經挑燈夜戰。
在我們的青蔥歲月中,那裡是否有你成長的足迹;那裡,是否有你奮鬥的身影,那一片天空,見證着我們的成長。
無數次進出的校園大門,無數次奔走的學校食堂,曾經與你并肩同行的夥伴,曾經對你循循教導的老師。
其實在近代,我國一些高校就經曆過這些
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20世紀初是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環境最優美的大學,創辦于1916年,司徒雷登任校長,曾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學社,在國内外名聲大噪。在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被撤消,後來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現在其建築仍為燕京大學古迹。
輔仁大學
輔仁大學1925年由羅馬教廷創辦,20世紀初與北大、清華、燕京并稱北平四大名校,并馳名于海内外華人社會。創始人之一同為複旦大學的馬相伯先生。1952年在中國高校調整過程中被撤銷,其校舍劃入北京師範大學的北校區。人員與系所編制則分别并入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财經大學等。現輔仁大學舊址為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震旦大學
震旦大學是法國天主教耶稣會在中國上海創辦的著名教會大學,是中國近代著名高校。由中國神父馬相伯于1903年2月27日,在徐家彙天文台舊址創辦。所設學科有語文、象數、格物、緻知四門。震旦是印度對中國舊稱,英、法文校名分别為Aurora和L'Aurore。1952年中國院系調整,将震旦大學各院系分别歸并上海市各有關高等學校(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
金陵大學
金陵大學是美國基督教會美以美會在南京創辦的教會大學。教育家陶行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哲學家方東美、文學史家程千帆等著名校友均出自于此被當時社會評價為“中國最好的教會大學”,享有“江東之雄”、“鐘山之英”之美譽。1952年中國高校院系調整,金陵大學撤銷建制,其曆史檔案劃歸南京大學。南京大學将校址從四牌樓舊址遷至金大鼓樓校址 。
有人說拆了的是學校,拆不散的是我們,拆不散的是回憶。說着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我們卻不願喝完杯中的酒。想要再唱一首歌。再唱一首歌。
下面一位不知名的校友留下的這首詩或許能唱出我們的情懷。
那段深藏的記憶
沿着少年時走過無數次的小路
追尋那段幾乎被遺忘的時光
滿懷期待,卻又内心忐忑
這段記憶可否被保留?
終于,映入眼簾的
不再是那座深藏于内心深處的建築
我的母校,分開了三十年的母校
已經化作一片良田
我知道,這是我早應該知道的答案
隻是,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
我想要的是,那座溫暖親切的母校
還有,那段快被淡忘的記憶
就算沒有朗朗讀書聲
就算沒有那一間間曆經滄桑的教室
我隻求,一截殘垣斷壁
能勾起,一段行将埋沒的記憶
走吧,我們都已被時光遺忘
隻希望被遺忘的我們不會互相遺忘
再見了,我的母校
你還是深藏在我的心中,永遠珍藏
圖文編輯|王明月 張莉莉
本期責編|楊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