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甜點 /程兆強
舊時的甜點 我愛吃甜點,尤其是老口味的,想起以前吃過的甜點,口中還會生津。
我說的甜點是糕點,濟南人把稱它作點心,蛋糕、桃酥、蜜三刀、炒糖、牛舌酥、餅幹都在此列。我最喜歡吃的是蛋糕。
舊時的蛋糕有圓蛋糕、長蛋糕之分。圓蛋糕扁圓形狀,底部像一圈裙邊,外觀呈醬紅色,内瓤是蛋黃色,味道濃香馥郁,老少都愛吃,隻是外層油性稍大一些,不用竹筷夾着吃,手上會沾油。長蛋糕為長條形狀,兩端半弧形,橙黃色澤,外焦裡嫩,幹松微甜,油性小一些,手拿着吃不會沾油。在老濟南,長蛋糕又叫長壽糕,尤其老年人愛吃,除了本身好吃外,還讨“長壽”的好口彩。舊時家中長輩過生日,沒有送生日蛋糕一說,兒孫們大都會提上兩斤長壽糕為長輩祝壽,其寓意深厚,極讨老人喜歡。記得我奶奶愛吃長壽糕,每天早上吃一兩塊長壽糕,喝一碗家人為她沖的“沖雞蛋”(将一個生雞蛋磕開打勻,用沸水沖燙,濟南人稱它為“沖雞蛋喝”),幾乎是她固定的早餐。記得每當這時,奶奶會特别開心,她覺得很有福、很享福。
幼時,總是不明白,桃酥模樣不像桃,裡面沒有桃,為何叫桃酥?後來才曉得,桃酥曾經叫過核桃酥,是因為其表面皺裂,極像核桃的外皮,并且原來确實添加過核桃仁,加之它濃香酥脆,于是有了桃酥的名字。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在唐朝時候,景德鎮的一名陶工在烤制瓷器時突發奇想,把帶來的面粉攪拌後放到窯爐上烘焙成餅,又因他常年咳嗽,有食用桃仁止咳的習慣,便在烘焙時加了一些桃仁碎末,後來,此餅便有了“桃酥”之名。 桃酥确實好吃,它甜而不膩,酥而不硬,脆而不焦,尤其是酥脆,深得人們喜歡,故老濟南人給它取了個“到口酥”的通俗名。說起桃酥之“酥”,想起了一件舊事。
舊時春節,濟南人有走親訪友的習俗。自大年初二開始,不管是近親遠親,不管是姑表姨表,七大姑八大姨,一律要走個遍,有的人家裡親戚多,到了正月十五還沒走完。那時,也就是1970到1980年代走親戚,除去特别的至親外,通常攜帶的禮物是二斤點心、兩瓶白酒、一斤花糖,而那點心多是桃酥、番餅、炒糖。當時,蛋糕是貴重食物,一般親戚享受不到這種待遇。那時生活貧寒,往往今天你帶來的禮物,明天我會帶着去看别人,禮物來回流轉,而那酥脆的桃酥,在這走來轉去的流轉中,常常成為一包不成樣子的碎點心,實在沒法“流轉”了,才會自己享用。雖然桃酥碎了,味道不會變,用熱水一沖,可與油茶媲美。不過,盡管味道好,也隻能算作貧窮歲月的無奈之事。 老濟南人把蜜三刀稱作蜜食。其實,這兩個名稱都很好,蜜三刀突出其方塊形狀上有像刀劃過的三道線,蜜食無疑是說它像蜜一般甜美。在濟南,蜜食做得最好的是泰康老号,泰康的蜜食外觀晶瑩剔透,口味甜蜜芳香,外觀和口味都做到了極緻。除了泰康号的名牌蜜食,我還吃過一位食堂大師傅做的蜜食,味道很地道。這位師傅年輕時在濟南一家點心鋪裡做過夥計,會做許多式樣的點心,退休後在家無事做,重拾舊技,做些點心送給親朋好友分享。他做的蜜食好吃,不足之處是色澤太重、太黏牙,牙口不好的話,最好别吃。
說了蛋糕、桃酥、蜜三刀,其實還該說一下餅幹。有人會說,餅幹是機制食品,缺少傳統工藝不說,沒有食品特有的新鮮質感,隻是保質期長、攜帶便利。是的,這些都沒錯,餅幹的長處就是攜帶方便,易于存放,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以前,一個很長的時期裡,餅幹曾和許多點心一樣,是老少鹹宜的食品,并且也承擔過迎來送往的禮儀重任。在濟南,做餅幹最好的是國營濟南食品廠,其出産的香酥餅幹、牛奶餅幹享譽山東,外鄉人來濟南都會買一些,帶回家饋贈家人親友。我特别愛吃牛奶餅幹,有時錯過了飯點,會花三毛二分錢買上一包,能吃兩頓。
現在人們已不太喜歡甜點了,就是那些愛吃甜點的老年人,也吃得極少了,而那天生愛吃甜食的孩字,在父母的嚴格管束下,也吃得越來越少,以緻有許多兩歲以下的幼兒,已被父母禁食甜食。 我喜歡甜點,覺得甜點是世間的美食,吃甜點是一種享受。盡管近期以來,我多次被人提醒少吃甜點,吃多了有礙身體健康。可是,我仍把它當做一種美味,我覺得在“酸甜苦辣鹹五味”中,甜是上味。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