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泉湧君 · 主播 | 賞新晴
最近央視熱播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點燃了廣大網友探尋國寶,探索曆史的熱情。
九大博物館,展示的不僅是鎮館之寶,還展示了每一件國寶背後的曆史和故事。
各種釉彩大瓶,展現了乾隆皇帝對大清盛世的自信和驕傲;宋摹東晉顧恺之《洛神賦圖》,曲折而又細緻地表現了大才子曹植和洛神之間真摯的愛情;唐臨摹王羲之《萬歲通天帖》讓人們有幸能一睹書聖王羲之的筆墨風采,也間接表現了唐王朝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每一件國寶都講述了一段曆史,承載國寶價值的也正是中國千年曆史。
因此,我們有理由對自己的文化自信,對自己的曆史懷有敬意。所以,我們應當對中國曆史有所了解。
然而,研究曆史是一門大學問,這就給很多想了解自己曆史文化的人設置了障礙,如果不進行深入的考證,隻求對曆史脈絡有個大緻的了解,那該如何入手呢?
此時,黑暗的蒼穹中劃過一道光,點亮了我們探索千年曆史文化的通路,這個持燈人就是國學大師,一代通儒——錢穆先生。
錢穆,字賓四,江蘇無錫人,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史學四大家”。錢穆曾在北京大學、西南聯大和香港新亞書院三度講授“中國通史”,并且著有史學大作《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洋洋灑灑50餘萬字,篇幅不小,文字半文半白,對普通讀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而現在,錢穆的學生葉龍根據先生講課時的課堂記錄整理的《中國通史》,隻講結論,不講考據過程,少了正統史學的枯燥,多了課堂講學的生趣。
全書篇幅短小精悍,文字簡單易懂,是廣大讀者系統了解中國曆史的最佳選擇。
縱使這本書簡單易讀,篇幅不長,那讀曆史有什麼用?能放松休閑還是能升職加薪?
誠然,讀曆史不能讓你升職,也不能幫你掙大錢,因為讀曆史是無用的。但是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我們學曆史的目的不是為了給别人炫耀自己懂得曆史知識,而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加充實。
刷朋友圈的雞湯文,刷明星八卦的微博,看狗血的宮鬥劇能讓一天很快過去,但是過去的時間裡卻留不下你的片刻思考,于是人就這樣恍恍惚惚地到了“油膩中年”。
如果從頭再來,每天讀點中國曆史,你将一眼看出電視劇中胡編亂造的曆史情節;外出旅遊,你能說出一磚一瓦背後的風雲變化;走進博物館,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能沉浸在靜谧的氛圍中,與古物展開一場跨越千年的時空對話。
薯片可樂固然可以讓人開心,但正餐才能供給人的成長需要。曆史就像五谷和美酒,不僅讓人飽腹,還能充實頭腦。
充實的頭腦能賜你一雙慧眼,看透事物本質,讓人不偏不倚,處事豁達開朗。
最為重要的是,保持思想的獨立,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驕傲自滿。正如錢穆所說: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隻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曆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
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曆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将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好吧,接下來這周,由領讀達人泉湧君拆解《中國通史》一書,讓我們一起完成錢穆老師的作業——“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以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
本書的十個主題點是:
第一篇:曆史的起源
第二篇:争霸春秋,逐鹿戰國
第三篇:秦的大一統與漢朝崛起
第四篇:解密魏晉南北朝
第五篇:隋與唐的盛世風範
第六篇:中國的文藝複興——宋朝
第七篇:蒙古入主中原
第八篇:明朝的政治得失
第九篇:南北方經濟變動
第十篇:從清朝到辛亥革命
《中國通史》是動蕩時局中的文化燈塔,是當下中國人的格局之書。
願我們通過此書,了解獨屬于自己的中華記憶,樹立千年曆史積澱之文化自信,展現泱泱大國之盛世風範。
預告:下周我們共讀的書是《中國通史》。我們為什麼要讀錢穆先生的《中國通史》?他是一個守護中國文化的人,被美國耶魯大學稱為“一個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監護人”,被其弟子概之“一生為故國招魂”,這個人,就是錢穆先生。
在錢穆的史觀裡,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他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觀,他對中國曆史抱持的溫情和敬意,使得其《中國通史》的面世,一亮相便具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中國通史》作為錢穆一家之言,有着獨一無二的錢氏“調性”,迥異于現行通史各版本。錢穆先生乃一代通儒,尤以治史聞名,并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史學地位毋庸置疑。而現行中國通史版本中,以一人之力,首尾貫通,且又自成體系者,錢穆《國史大綱》堪為個中翹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