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思》,出自《孔子家語》,由若幹小故事組成。「緻思」就是集中思考之意。
在《緻思》一文裡,作者認為,為政者要想治民,不僅要采用正确的辦法引導,而且還要心存畏懼。他還認為,人生有三種遺憾需要注意:想要孝順,但是雙親卻業已不在;作臣子想要恪守節操,但卻不能遂願;想要與朋友交往,但與朋友卻斷絕了音訊。
本文選取《緻思》經典名言10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飨讀者。
于斯緻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爾志,吾将擇焉。
在此處集中精力思考問題,
什麼樣的想法都能出現啊!
你們每人談談自己的志向,
我将要從你們中做出選擇。
點評:孔子向北遊覽,來到農山。當時,弟子子路、子貢、顔淵在身邊陪侍。孔子讓他們集中思考問題,然後再發表意見。
不傷财,不害民,不繁詞,則顔氏之子有矣。
不需耗費财物,
不去傷害百姓,
不費過多言辭,
隻有那個顔回,
才是這麼想的。
點評:顔回對孔子說,他希望能夠得到明王聖主,并輔佐他們,向人們宣傳五教,以禮樂教導他們,使百姓不修築城牆,将劍戟之類的武器改造成農具,将戎馬放養于平原濕地。這樣,婦女不因丈夫長期離家而心生憂慮,千年也沒有戰争憂患。孔子聽完後,認為顔回甚合其意。
吾少時好學,周遍天下,後還,喪吾親,是一失也。
我年輕時很好學,
于是走遍了天下,
後來才返回了家,
但父母都已去世,
這是第一件過失。
點評:賢者丘吾子認為,他的人生有三個遺憾令其痛心不已,第一個遺憾就是,欲行孝而親不在。
長事齊君,君驕奢失士,臣節不遂,是二失也。
年長後,我去侍奉齊國國君,
齊君因驕奢而失去臣民擁護,
作為臣子,節操不能夠保全,
這是我的第二件過失。
點評:第二個遺憾就是「臣節不遂」。
吾平生厚交,而今皆離絕,是三失也。
平生結交了很多朋友,
現今他們都離我而去,
而且,還斷絕了來往,
這是我的第三件過失。
點評:第三個遺憾就是「朋友離絕」。
夫樹欲靜而風不停,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想要靜止,但是風卻不停地吹。
兒子想孝順父母而父母卻已去世。
點評:丘吾子認為,過去了就不能返回的是歲月,父母去世了就不能再見了。正如樹想要靜止,但風卻不停地吹一樣。
君子不可以不學,其容不可以不饬,不饬無類。
君子不能不追求學問,
而容貌不能不去修飾,
若不修飾就是沒禮貌。
點評:孔子認為,君子沒禮貌就會失去别人親近,而失去别人親近就不會得到忠誠。
夫遠而有光者,饬也;近而愈明者,學也。
遠看就有光彩的,
那是修飾的結果;
近看仍更加耀眼,
那是學問的功效。
點評:孔子對自己的兒子孔鯉說,君子做學問需要注意容貌的修飾。容貌修飾好,就是懂禮儀的體現,遠看才有光彩。而若要近看仍然耀眼,就需要努力追求學問了。
死者有知乎?将無知乎?
死去的人有知覺,
還是沒有知覺呢?
點評:學生子貢問孔子,死去的人到底還有沒有知覺?孔子回答說,這個不好回答啊!不如去多多研究現實問題。
以道導之,則吾畜也;不以道導之,則吾雠也。
用正确的辦法去引導馬,那麼這馬就能成為聽話的馬;
用不正确的方法引導它,那麼這馬則會成為我的仇敵。
點評:子貢詢問政事,如何治理民衆?孔子回答說,用正确的辦法,就能治理好。而且,還要心存畏懼之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