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南北朝女子穿戎裝,那就要數北朝民歌中的花木蘭了。《樂府詩集》卷二十五錄有兩首《木蘭詩》,分别描述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事迹,故事大同小異。花木蘭既然從軍,那麼就要和男子一樣穿戎裝行軍、作戰。詩中說木蘭秣馬厲兵、制辦從軍用具,“易卻纨绮裳,洗卻鉛粉妝”,意思是說她卸去平時的鉛粉女妝,脫掉女孩子穿的纨绮裙裳,換上戎裝準備出發。
南北朝時期,男子戎裝大體為袴褶制,一般為上褶下袴(即上衣下褲),而後外面套裝甲胄以防身(圖3-22)。花木蘭的裝束應該也是如此[插圖],隻有這樣才能不被同行者所發覺。[插圖]圖3-22 南北朝時期的戎裝,上穿窄袖褶、下穿縛袴,外披甲胄(《中國織繡服飾全集·曆代服飾卷上》)袴褶制原本是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射之服,目的是為了行動方便、敏捷。而中原地區的上衣下裳之制,則不便于騎馬射箭,所以在戰國時期以前,中原地區的戰争多為車戰,而少騎射。
可以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将北方少數民族的騎射之服,首次正式引進中原戰場,并逐漸改造為一種正規戎裝。袴褶制,大約即從胡服騎射演化而來。晉宋以降,南北朝都保留并發展了此種服制,尤其在南朝,袴褶制作為戎裝,上至天子,下至百官、兵士,都可以穿着。
車駕親戎,是指天子乘車駕親自參與軍事活動,包括親身臨戰、校閱部隊、行圍打獵等;中外戒嚴,是指因發生緊急狀況而實行于朝廷内外的軍事管制,同樣屬于軍事行為。在這兩種情況下,天子可以着袴褶服,以示和将士們上下一心、同仇敵忾。至于官員,像太傅楊濟、侍中王濟這樣的朝中元老、重臣,在陪晉武帝司馬炎在北邙山下檢閱軍隊并行獵時,也身着袴褶、騎馬彎弓在禦辇左右護駕,可見其為能文能武的将佐之才。至于一般随行官員,在皇帝出巡時,也要穿袴褶,目的是為了方便行事。作為普通士卒,征戰之服自然也少不了袴褶,所以當南齊武帝蕭赜看到北征的士卒大多衣衫褴褛之時,便送去三千套袴褶服,命鎮北将軍王奂分發給士兵。袴褶服雖為戎裝,但随着時代的發展,南北朝官吏士庶乃至皇帝,也時常把它當作常服來使用。
南齊皇帝東昏侯行為乖張,平時即喜歡着戎裝,騎馬馳騁,寒暑不變。他拜愛姬潘氏為貴妃的時候,竟然讓她乘坐卧輿前行,而自己則身穿袴褶,手持寶矟,騎着馬跟在後面做随從。而宋後廢帝劉昱也喜歡穿袴褶,不着南朝衣冠。像此種情況,袴褶服便不再是戎裝,而近于常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