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4 00:17:18

“玉蟬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鬓虛。”在陝西考古博物館第五展廳,一個複原展示的唐代貴族女子的華麗冠飾,自試開放以來就吸引了幾乎所有觀衆的目光。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

△陝西考古博物館内立體複原的李倕冠飾

有人把它稱“鳳冠”,把它的主人稱“公主”,但這樣的稱呼并不準确。因為它的主人李倕雖是唐高祖李淵的五世孫女,但并無封号。不過,她穿戴着長眠的這套華麗冠飾和服飾,顯然彰顯了她作為皇室宗親的尊貴身份。

據了解,這也是該冠飾修複完成之後在陝西第一次面對公衆開放,此前僅僅在北京參加過兩次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科技展。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

△黃曉娟副研究員介紹李倕冠飾的精湛工藝

這件結構複雜、工藝繁複、配件裝飾繁多的華麗冠飾是如何修複的?它的主人一生又經曆了哪些故事?5月10日,“陝西文物探探探”邀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部副研究員黃曉娟,在展廳内給公衆做了現場講解。

結構複雜

華麗冠飾由270餘配件、1700多裝飾物、多種工藝打造而成

黃曉娟介紹,這件修複複原的冠飾整體高約32厘米、寬約16.5厘米。由4件鎏金銅發簪、1件鐵質發簪、1件鐵質發钗、1件金質發钗、13件大型金質飾件、250餘件小型金質飾件組成,鑲嵌有410餘顆珍珠、千餘塊綠松石等。另外還有近300處空位,可能鑲嵌有綠松石或珍珠等。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3

△陝西考古博物館内的李倕冠飾側面局部

材質分析與研究顯示,冠飾中用到的材料包括金、銀、銅、鐵、珍珠、貝殼、瑪瑙、綠松石、紅寶石、琥珀、象牙、玻璃、羽毛及紡織品等。工藝考察表明,其制作方法有鑄造、捶揲、鎏金、貼金、掐絲、鑲嵌、金珠、彩繪等。“其中金珠的直徑大概是幾百微米,在指甲蓋大的面積上就有成百個小金珠。由此可以想到即便是做這樣一個很小的裝飾件,工匠們都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4

△陝西考古博物館内的李倕冠飾正面局部

出土遺物還表明,冠飾用了大量的紡織品、羽毛、漆器。整體打包帶回的石膏包内還出土了28件微雕尚未恢複原位,有琥珀和象牙兩種。其中,琥珀雕件5件,有立俑1件、鸾鳥1件、鴛鴦2件、雀鳥1件;牙雕23件,有小人俑、瑞禽、怪獸及建築模型等。雖然具體位置不清楚了,但它們肯定也是點綴在冠飾上的。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5

△冠飾上尚未恢複原位的28件微雕,有琥珀和象牙兩種材質

“這也是目前國内唯一複原了的唐代女性冠飾,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藝術和工藝水平,為考古學、藝術史和工藝研究等提供了極為難得的實物資料。雖然以前也發掘出土過貴族婦女冠飾,但沒有像這樣立體複原出來的。十幾年前它就是第一個,後來也沒有再能複原出來的。”

至于這種冠飾在唐代的名稱,有研究人員稱其為“金花冠”;也有研究人員認為它可能就是唐人所說的“輕金冠”或“結金冠”。

墓室進水

從考古發掘現場采用打石膏包的方式提取回實驗室

那麼這個華麗的冠飾是在哪裡出土的呢?據黃曉娟介紹,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西安理工大學曲江新校區基本建設,在施工區域内發掘清理古墓葬186 座,其中唐墓140餘座,規模最大的一座墓主人叫李倕。

這個墓地的位置在唐長安城東城牆以外的南側,為斜坡墓道土洞墓,有3個過洞、3個天井,甬道北端地面放置磚墓志一合。墓室穹窿頂已坍塌,葬具為木棺,僅存朽木痕迹及鐵棺釘,其内鋪墊厚約5厘米的灰層。木棺的大部及人骨架因為進水和墓室西壁坍塌,已向東移位至墓室東部,僅人頭骨位于原處。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6

△李倕墓書而不刻的磚墓志

該墓葬未遭盜擾,随葬器物組合基本完整。主要有陶器、瓷器、金銀器、銅器、玉器、漆器,以及少量殘鐵器、鉛器等。其中,陶器中陶俑共37件,有小立俑、卧馬、卧牛、狗、羊、豬、雞等,均為合模制作,較粗糙。銅器中有螺钿銅鏡2件,一件直徑25厘米,為八曲葵花形,半球形鈕,另一件銅鏡直徑7.1 厘米,為六曲葵花形,半球形鈕。銀器5件,有壺、碗、颚托及飾片等。玉器有玉佩、玉珠等,均出自人骨周圍,應為墓主下葬時佩飾。墓志為方磚磨制。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7

△銅鏡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8

△銀壺

在清理墓室上部淤土時,發現若幹漆器痕迹,以及随漆器漂起的小件銀、銅、鐵器等。清理頭骨時發現似戴有華麗的冠飾,其頭骨位置有不同材質的小件器物,有玉器、綠松石、珍珠、金質飾件等,其中最小的尺寸約2毫米;在人骨架的周圍也發現有多層細布紋,以及金、銅飾件和小件玉器等飾物。

由于施工工期的要求及現場條件的限制,加之墓室下部為淤泥,現場清理時無法準确判斷遺物迹象,現場直接提取會導緻小件遺物原始位置的混亂,給複原冠飾及服裝組配飾造成極大的困難。因此,考古隊決定采用石膏包固法,對頭部和身體分别整體提取,搬遷至實驗室進行微觀清理和保護複原研究,這種方法被稱為“實驗室内微型發掘”。之後,由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的德國美因茲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工作人員進行了實驗室清理及修複工作。

微觀發掘

逐層記錄逐層清理,清理與複原工作曆時一年三個月

這麼複雜的冠飾從淤土中提取出來,文保人員是如何确定了它們的位置并将其複原的?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9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0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1

據博物館展陳文字介紹,實驗室微觀發掘的方法步驟與田野發掘相似,均是自上而下按照疊壓打破關系對遺迹遺物進行逐層清理、記錄。兩者不同之處在于,實驗室微觀發掘可以通過X射線影像分析預先了解遺物的分布狀況,清理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驗室微觀發掘的整個清理過程多在顯微鏡下進行,清理面積小,可以更多的捕捉微觀迹象。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2

△李倕頭骨與頭冠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3

△紡織品痕迹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4

△紡織物痕迹特寫

李倕冠飾集唐代工藝美術之大成,金筐寶钿,美不勝收。在實驗室微觀發掘及複原研究過程中,文物保護工作者還利用顯微觀察、X射線熒光光譜、掃描電子顯微鏡能譜等分析方法,對其組成材料和制作工藝進行了科學分析。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5

△博物館内的石膏包模型

展廳裡有個石膏包模型,可以一層層抽拉出來看不同清理階段的照片。黃曉娟介紹,文保人員在實驗室裡也是分層清理的,這個模型就展示了清理的過程。“我們對每一層所有的信息、位置組合方式進行拍照和畫圖記錄,把詳細信息記錄下來以後,把最上層的器物先提取出來,下面覆蓋的其他器物就會顯露出來。就這樣逐層提取、逐層記錄,直到所有器物都被提取出來。所有器物的原始位置和它們之間組合關系就會被我們記錄下來。”

清理李倕冠飾的過程中發現,在把土層清理到露出遺物表面時,冠飾的構件排列高低交錯,一些構件沿垂直方向分布。在這種情況下,文保人員采用随機确定層位進行清理,從冠飾主體向外且向下剝離土層。這樣清理出了“額托”部分,兩隻“翅翼”部分,依次是一對“雀尾”,最後清理出的是“冠帽”,總共清理出七個層面。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6

△菱形飾件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7

△銅钗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8

△雀尾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19

△鳥翅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0

△對鳥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1

△花鳥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2

△花環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3

△花钿與綠松石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4

△冠下緣

清理出來的每個飾件,文保人員對它們進行保護修複後,按照記錄的相對位置信息把它們複原到它的原始位置上,就這樣最終複原成了一個立體的冠飾。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5

△修複完成的李倕冠飾正面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6

△修複完成的李倕冠飾側面(右)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7

△修複完成的李倕冠飾側面(左)

對李倕冠飾進行保護清理與複原,整個工作曆時約一年三個月。項目始于2004年3月,2005年6月結束。實驗室内的微觀清理,始終是結合顯微鏡觀察而開展的。項目組一開始,就由文物保護修複專家、文物保護研究專家、考古學家組成,充分體現了多學科的有效合作。

墓主身份

雖為唐高祖李淵五世孫女,是親王之女,但并無封号

黃曉娟介紹,根據出土墓志,李倕字淑娴,其五代祖為“聖唐神堯皇帝”,即唐高祖李淵,祖為豫章王李亶,父為嗣舒王李津,她是李津的第二女。根據兩唐書記載,可知其曾祖為李淵的第十八子舒王李元名。李倕與時任皇帝李隆基應為平輩遠親。

李倕下葬于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去世時年僅25歲。“她的牙齒非常好,一看就是年輕人的牙齒。”關于其死因,從志文中看或與生育産子有關。

根據墓志,李倕生前居住在長安城勝業坊。其夫侯莫陳氏為北魏貴族後裔。這個坊居住過不少達官貴人,與皇城很近,且東臨興慶宮,西鄰崇仁坊,南邊隔街與東市相望,北臨安興坊。

李倕出身雖是皇室宗親,但既非公主,也非縣主,并無封号。她去世時,其夫官至宣德郎,兼直弘文館,隻是一個正七品官職。不過李倕畢竟是皇室宗親,其頭戴的華麗冠飾,身着的佩帶金玉裝飾的服裝,以及墓中出土的精美銅器、銀器等,反映出了其身份的高貴及生前生活的奢華。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8

△李倕冠飾和身體裝飾組佩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29

△李倕身上的配飾

李倕在下葬時,不僅頭戴“金花冠”,身上還佩戴着三組佩飾:一組位于胸部,是用珍珠串連接而成的璎珞;另兩組形制相同,是分别佩于身前腰部以下兩側的垂飾組合。這些冠飾和佩飾幾乎用到了唐代所能夠取得的大部分珍貴材料,令人歎為觀止。但另一方面應是受其丈夫身份僅為七品所限,其墓葬、磚墓志及随葬陶俑規格較低。

背後故事

奢華陪嫁做陪葬,可能是為取得嗣舒王府同情以謀求仕途進取

陪葬明器規格較低,而陪葬的實用器卻非常奢華。這背後可能還會有哪些故事呢?隋唐考古專家李明為此專門做過探究。5月12日,華商報記者采訪了他。

唐高祖李淵的皇後墓葬(陝西文物探探探)30

△李倕墓出土的實用器和陪葬明器反差巨大

李明研究員認為,李倕世系清楚,可能是由于墓志簡略的緣故,并未提及其曾祖李元名。李倕的世系為:唐高祖皇帝李淵-舒王李元名-豫章郡王李亶-嗣舒王李津-李倕。其曾祖舒王李元明是唐高祖的第十八子,武後永昌年間被殺。唐中宗時恢複了李元名的官爵,并追贈司徒。但當時其少子鄅國公李昭也已過世,隻好以李亶的兒子李津承嫡為嗣舒王。所謂嗣王,專指親王之子承嫡者。李倕系嗣舒王李津第二女。

李倕雖出身于貴族,但去世埋葬時已不是貴族了,因為她沒有爵位。按照唐代的制度,所有人的爵位都必須是要皇帝下诏冊封的,親王的女兒一般會被封為縣主,視正二品,但李倕并未被冊封。她的身份隻是一個七品小官的夫人,因難産而去世。“金花冠”等奢華的實用器,很可能是其娘家的陪嫁被直接當作了陪葬品。

古代女子的身份取決于其丈夫的身份。李倕的丈夫侯莫陳氏在李倕去世時隻是正七品小官,而且不是現任。“侯莫陳”是鮮卑大姓之一,雖然在北周時曾貴為八柱國之一,但到了隋代就已經被稱為“虜”而排斥在士族婚姻之外。雖然其夫家住在勝業坊,可能比較有錢,但侯莫陳氏這個家族在唐代一直沒做過大官,自然也不能為李倕申請到超越規格的豪華葬禮,所以把她生前的奢華實用器作為陪葬。

唐代不提倡陪葬實用器,但這樣做也不算是違規或越制。而對于陪葬明器的使用,制度規定比較嚴。加之李倕從去世到下葬隻有短短的15天,籌備葬禮時間倉促,普通的低檔随葬明器可以到長安城内的“兇肆”購買現成的。請人撰文、書丹、镌刻正式的石刻墓志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出于匹配身份的原因,隻能以書而不刻的磚墓志代替。李倕去世時很年輕,夫婦兩人已育有孩子,其丈夫可能考慮到将來兩人還要合葬,就暫時把她埋葬在這裡,但合葬的願望最終沒能實現。

李倕約在十五歲“升笄之歲”的年齡結婚。其丈夫在李倕去世時的官職是“宣德郎、前直弘文館”。宣德郎雖是正七品下階文散官,但以“前直弘文館”的資曆,在重門第和出身的唐代社會,有着廣闊的仕途前景,是選任高級職位的優良跳闆。所以,其丈夫任職直弘文館是出于嗣舒王府舉薦的可能性非常大。

唐代職事官一般任期為四年,李倕去世時,侯莫陳氏已去職直弘文館,等待吏部委任新的職務。但偏偏侯莫陳氏在這個階段喪妻,如何安排葬禮就必須認真予以考慮了。其夫家為她陪葬這麼豪華的實用器,很可能是為了表達對其姻親嗣舒王府的重視,希望以此舉取得親家的同情,對謀求仕途進取有所幫助。

不過在李倕的墓志上,連其丈夫的名字都沒有留下,隻留下了一個侯莫陳氏的鮮卑姓氏,所以其後來仕途情況就無從了解了。查《元和姓纂》侯莫陳條,為數不多的該姓人物在唐代最多也隻做到外州刺史和郎官之類的官職。李倕的丈夫即便後來有所升遷,仕途也不過如此。

華商報記者 馬虎振/文 趙彬/圖(考古發掘及文物保護照片由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