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潮汕厝地起房風俗

潮汕厝地起房風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5 04:36:34

潮汕厝地起房風俗(潮汕厝型名稱辨正)1

之所以要确立“潮汕圍厝”這個概念,是因為一直以來,人們讨論潮汕傳統民居,或以“潮汕民居”,或以“潮汕老厝”名之,都沒有“切中要害”——勾勒出它的特色,流于不着邊際的泛泛之談。和北京的以“四合院”反映其屋型、客家地區以“圍龍屋”反映其屋型……相形見绌。作為研究潮汕厝宅已久,多少有點體會的我,覺得為其“正名”已很必要,借之也對糾正“後生仔做名”的潮汕文化現象,做一個“示範”。從某個角度而言,中國各地的傳統民居建築組合,大抵都以“圍”為基本形态(北京四合院的“合”也圍的意思),但有叫法和内部構局、建築材料與工藝等的不同,所以分成了各個體系。成了世界文化遺産,以生土為構築材料的客家圍屋,是很有代表性、影響力的一類,潮汕圍厝從各個方面看比之客家圍屋更具文化含量,但因為種種原因,至今隻局限于“關門鬥喜”,而跻不進“著名”民居的行列,當然令人遺憾。而要急起直追,我以為當務之急是“正名”。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要得地位便難。過去談到潮汕傳統民居,人們都津津樂道于下山虎、四點金、四馬拖車、百鳥朝凰、五間過等叫法,而忽視了這些“叫法”都是傳統民居的格局、結構,而非厝型(組群)總稱。這好比客家圍屋,其實也細分各種格局、結構,但從本質而言,卻隻需用“圍屋”表示。潮汕圍厝與客家圍屋,有某些相同但更多不同。不同者有建築曆史、建築材料、建築組合、建築裝飾、建築功能和建築形象等,是兩個民系各自的代表性建築。而“圍屋”與“圍厝”的叫法,正是區分其民系與地理環境的标志。把住宅稱為“屋”,是客家人從其河南祖籍帶來的習慣叫法。先秦著作《列子》已提到“王屋山”(在今河南境内),即王屋所在的山,以“屋”為名的聚落,至清乾隆時代,仍大量存在于潮梅交界的半山客地區。乾隆版《揭陽縣志》卷一《都圖》中帶“屋”字的聚落,如“老屋場”、“楊屋樓”、“官屋埔”等,都在今揭西客區範圍内;而稱“厝”者,則幾乎無一例外在平原潮語地區,像乾隆時期的漁湖都、桃山都,就已存量很大,諸如胡厝、張厝、姚厝、邱厝、方厝等等,不一而足。更多的還是加了“尾綴”圍字的。以漁湖都來看,就有許厝圍、蕭厝圍等。除了帶姓的“厝”與“圍”并列之外,還有一些在意義詞之後帶“圍”字的,像“鳳安圍”、“東安圍”、“新安圍”等。“厝圍”是典型。這是指某姓居住的房屋圍落(組群)。從建築特點分析,則其寫法當為“圍厝”(厝型)。當我們從建築的角度來審視這些厝型時,就應以後者為名,即“圍厝”。圍厝是潮汕最普遍的傳統厝型,他處與此不同,所以稱為“潮汕圍厝”。把民居建築組群稱為“厝”,是閩南乃至閩文化的一部分,潮汕圍厝所帶的文化色彩,正因此而有特殊的風采:與客家鄰近而有别客家;屬嶺南文化體系而有别嶺南文化體系。

來 源: 摘自“汕頭都市報”2017、6、3作 者: 彭妙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