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4 03:49:30

自去年3月起

一群野生亞洲象從西雙版納一路北行

迄今已經走了448天、500多公裡

“今天大象走到哪了?”

連日來

這群北遷的大象成為全球“頂流網紅”

網友們一直關注着大象的一舉一動

大象為什麼會北遷?

大象的栖息地保護情況如何?

今天

雲南網記者帶你獨家探尋

亞洲象栖息地——西雙版納國家級和州級自然保護區

看一看大象和其他野生動物的“家園”

了解這些年來

雲南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

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1

鳥兒在枝頭起起落落,猕猴在樹叢中竄來竄去,麂子和馬鹿輪番到池塘喝水,成群的野生亞洲象悠閑的在次生林中取食粽葉蘆等“美食”……這是通過監控鏡頭在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蓮花塘亞洲象食物源基地内捕捉到的鏡頭。

素有“森林生态博物館”等美譽的西雙版納,擁有地球北回歸線上僅存的熱帶雨林,保護着756種野生動物,占全國1/4,其中單是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就達109種,不僅保存着我國最大的野生亞洲象種群,還分布着印度野牛、印支虎、鼷鹿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是聯合國“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圈”成員。

目前,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自然保護區實際面積從原來的360萬畝增加到622.8萬畝,制定保護生态的條例、法規、規章20多部,2008年投資約700萬元在野象谷内建立了國内第一個亞洲象繁育基地,全州71%以上的鄉鎮均有野生亞洲象活動。2017年9月,西雙版納州榮獲全國首批、也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州”稱号。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2

人象和諧共生

呵護雨林 久久為功

山多、樹多、生态好,得天獨厚的資源對于西雙版納來說既是榮耀和财富,但這也給生态環境保護帶來了壓力和更多的責任。

2015年至2017年,勐海縣布朗山鄉村民岩某擅自到西雙版納布龍州級自然保護區内開墾土地并種上了茶樹,其行為使森林資源遭到嚴重破壞,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最後被森林公安機關查處後,經檢察機關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人民法院依法調解,岩某第一時間組織家人按調解協議要求對被侵占的林地完成清理,并表态今後一定要積極當好森林保護的“宣傳員”。這隻是西雙版納州嚴守生态紅線,以“零容忍”的态度懲治破壞森林資源犯罪違法行為,保護生态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西雙版納州把“建設生态州”列入《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自治條例》,先後制定20多部保護生态的條例、法規、規章,用法制、制度保護生态,推動形成全州主體功能區管控機制,将全州絕大部分區域列為限制開發的國家級重點功能區,各類自然保護區被列為禁止開發區,嚴守生态環境安全紅線,嚴厲打擊毀林開墾、蠶食熱帶雨林等破壞生态環境的違法行為。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3

亞洲象群

與此同時,創新落實保護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森林目标管理責任制,在全國開創性建立野生動物公衆責任保險,生态環境保護在全州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指标體系中的權重達21.5%,對重大環境責任實行“一票否決”,保護生态環境從“軟指标”變成了“硬任務”。通過持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不僅使轄區内的生态環境得到了保護,而且還創新保護機制,先後與老撾和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攜手創建跨境自然保護區,實現了邊境地區生态環境的跨境保護。

2018年1月27日淩晨4時32分,一頭野生亞洲象來到中老邊境的岔河邊境檢查站,大搖大擺跨過邊防執勤跨欄“沖卡”出境。92分鐘後,這頭“跨國遊”野象又原路經邊檢通道返回中國境内。這是野生亞洲象首次經過這個位于中老跨境保護區域的邊境檢查站出入境,并被邊檢站的監控完整地拍攝了下來。“野生亞洲象從人來人往的檢查站通過,說明跨境生态保護見成效了。”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說,過去邊境地區的人象沖突時有發生,這群活躍在邊境地區的“國際野象”很怕人,一直以來都是從人迹罕至的森林或荒野出入境。

由5個子保護區組成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勐臘和尚勇兩個子保護區與老撾接壤,邊境線長108公裡。早在十多年前,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就提出“中老生物多樣性跨邊境聯合保護”構想。2009年底,随着中老雙方劃定第一片中老跨境聯合保護區域——“中國西雙版納尚勇-老撾南塔南木哈生物多樣性聯合保護區域”,拉開了中老生物多樣性跨邊境聯合保護序幕。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4

亞洲象實時預警監測

2010年,中老邊境一線又新增3片聯合保護區域。一條南起老撾南塔省南木哈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至中國西雙版納勐臘子保護區,長約220公裡,面積約300萬畝的跨境聯合保護區域形成。目前,中老跨境聯合保護已上升為兩國政府層面的合作,為邊境地區的亞洲象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築牢了生态安全屏障,開創了中國生态保護的“跨境”先河。

“在2016年開展中老跨境保護區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時,不僅拍攝到野生亞洲象,還拍攝到了金錢豹、大靈貓、小靈貓、豺、熊等野生動物種類實體圖像。”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說,西雙版納及邊境地區的生态保護成效也越來越顯著。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5

跨境保護合作

傾心救助 大愛無疆

除了通過制度性的立法保護和打擊違法犯罪來實現生态環境的保護外,對于身處困境中的亞洲象等野生動物實施救助,也同樣是西雙版納實施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

2005年7月7日,一頭年僅3歲的受傷小野象在野象谷森林中被發現後,西雙版納當地救助部門組織了上百人的隊伍,冒着被野象群攻擊的危險,成功地将這頭受傷的野象運出森林。這也是中國境内第一起将受傷野象從象群中成功麻醉實施救助的案例。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内的野象谷,因野象活動頻繁而得名。1996年正式建成開放至今,除了作為景區接待遊客外,還建成了西雙版納最大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承擔起了救助受傷和受困野象及其它野生動物的社會責任,至今已收容救助1200餘頭(隻)野生動物。

2007年“十一”黃金周期間,一場營救野象的行動在中老邊境有序拉開。一頭在中老邊境地區活動的母象遭到公象攻擊受傷,命垂一線,在勐臘縣勐滿鎮南坪村附近被村民發現後,一支由公安民警、亞洲象專家和醫護人員等組成的51人隊伍,對其展開救助。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6

被救助後成為網紅的小象“羊妞”

通過救護小組悉心照料,母象傷勢漸趨好轉。10月18日,救護組将其運到野象谷安置在救助中心内,并取名“平平”,寓意中老兩國永遠和平。

随後,在野象谷安家的“平平”再次出現嚴重感染,西雙版納州相關部門專門請來了昆明動物園的亞洲象專家和昆鋼職工醫院的醫護人員,與當地的6名醫護人員組成專家醫療組,于10月30日為這頭重達2.7噸的亞洲象進行一次陸地上最大的“婦科”手術,治愈後的“平平”此後開始了快樂的生活。

2008年,國家投資約700萬元在野象谷内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亞洲象繁育基地,包含了象房欄舍、交配房、産房、檢疫隔離室、醫療室、管理辦公室等配套工程,旨在保護和拯救國内珍稀的野生亞洲象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生态平衡,提高我國亞洲象研究技術、促進西雙版納地區野生亞洲象資源的保護和發展。

2015年3月4日,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英國的威廉王子。威廉王子一下飛機就趕往60公裡外的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景洪市大渡崗鄉勐滿村與村民交流,随後來到位于野象谷内的中國野生亞洲象繁育基地,查看被救助後在繁育基地“安家”的野象,對中國的亞洲象保護工作給予了高度贊賞。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7

救援野象“平平”

為有效保護亞洲象,近年來西雙版納森林警察先後開展了拯救亞洲象行動、南方二号行動等多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了各種非法獵捕、運輸、銷售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目前已連續5年沒有發生獵殺和傷害亞洲象的案例。西雙版納州檢察機關通過發揮訴前檢察建議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等職能,與林草部門共建生态修複、生物多樣性保護試驗林,達到辦理一個案件、淨化一片藍天、修複一片生态的效果。兩級人民法院通過對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态勢,破壞森林資源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據統計,2021年1月至5月,西雙版納全州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案件同比下降了76.6%。

數據顯示:長期在西雙版納生活的野生亞洲象數量,已從80年代的170餘頭發展至目前的近300頭左右。值得慶幸的是,2005年救助回來的野生亞洲象“然然”,于2019年9月21日淩晨4時35分生下了一頭健康的象寶寶。同時“然然”也成為了獲救助的野象中,第一頭通過人工幹預懷孕當媽媽的亞洲象。

創新思路 化解沖突

随着種群數量的不斷增加,亞洲象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走出保護區覓食也成為必然。“保護區内的原始森林内很少生長亞洲象喜食的粽葉蘆、蔗茅、構樹、對葉榕及竹子等植物。”40多年來一直從事亞洲象保護和研究的西雙版納保護區科研所工程師董永華介紹,這些植物一般生長在低凹的河谷地帶以及森林不太茂密的次生林裡面。

“25年前,中國的亞洲象隻在西雙版納和臨滄境内有分布,幾乎不到普洱市區域活動。”董永華說,現在除了西雙版納外,上述的幾個地方、甚至勐海縣都擴大成為了亞洲象的栖息地。如今,亞洲象種群不斷增加,這與多年來的持續保護和村寨外遷有緊密關系。森林越來越茂密使得亞洲象必須走出更外圍的次生林、甚至農田覓食。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8

人象和諧共生

為了解決亞洲象到農田覓食等問題,西雙版納州一直在多方探索構建人象和諧共生家園的新途徑。

位于保護區邊緣的景洪市大渡崗鄉關坪村委會香煙箐村小組地處亞洲象活動頻繁區域,生産受限,加上受地質災害影響,村民生活較為艱難。村支書馮廣林介紹,2014年,景洪市投入540餘萬元資金,對這個23戶人家的村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017年,又通過亞洲象保護項目為村寨修建了一段800米長的防護欄,有效緩解亞洲象進入村寨導緻人象沖突的安全隐患。同時還将村民原先耕種的土地租用做食物源基地建設,并将村民就地安置到野象谷景區就業以及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等方式增收緻富。

如今的香煙箐,村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大渡崗鄉各村寨,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人象和諧共處第一村。

同時,随着亞洲象檢測預警平台的建立,将人象和諧共生的生态系統建設又向前推進了一步。6月4日一早,村民刀文忠在景洪市景讷鄉曼散村曼窩村民小組等待着保險理賠員來勘查定損,他在亞洲象監測員的指導下,正在手機上安裝西雙版納亞洲象預警平台App。

“昨晚有大象到農田裡找東西吃,把我家的秧苗踩壞了。”刀文忠說,近幾年來隻要大象出現在村寨附近,村民們都是通過廣播和手機微信接收預警信息,從而避免和野象發生沖突。“現在安裝這個亞洲象預警平台App,一打開就能看到大象在什麼位置,能及時避讓。你看,現在象群距離我們大約2公裡,一共有10頭……”亞洲象監測員向志傑拿着手機說。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9

亞洲象活動區域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研究所所長郭賢明介紹,随着野生亞洲象種群不斷向外擴散,頻繁進入人類生産生活區域活動,導緻人象活動空間重疊。為有效緩解人象沖突,2018年西雙版納州籌集了280萬元資金,在勐海縣率先建立了亞洲象監測預警中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亞洲象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加大無人機、視頻監控、紅外相機、人員跟蹤監測的密度、深度和廣度,還自主研發了可以記錄監測信息,實現區域内亞洲象監測信息的遠程接收、實時傳輸。當地政府通過手機App、微信平台等實時發布亞洲象預警信息,強化設卡警戒工作,在亞洲象活動區域或地段,及時安放警示牌,專人值守,避免群衆冒險進入,确保過往人員和勞作群衆的生命安全。

目前,監測預警平台用戶量已達20餘萬人,公衆号關注人數達4萬餘人,該平台的推廣運用有效保障了當地群衆的出行及生産勞作安全。

針對亞洲象造成的社會财産損失及人員傷亡問題,西雙版納州在全國率先創立了野生動物公衆責任險,于2010年與中國太平洋财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保險服務協議,每年平均投入1471萬元,通過積極探索運用商業保險方式,有效緩解了政府财力賠償不足等問題。

“除了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和公衆責任險保障機制外,對于一些頻繁闖入農戶家中‘肇事’的野象,我們也在積極探索解決途徑。”勐海縣林草局局長馬傑說,為最大限度将管控區項目發揮人象物理隔離的功效,該局在勐海縣亞洲象“肇事”較為頻繁的勐阿鎮南朗河村委會帕西瑪區域,實施建設的勐海縣亞洲象應急處置臨時管控建設試點項目已經于去年11月30日投入使用。

馬傑介紹,該項目面積365畝,建設防護欄長度2263.73米,除了保持原有的生态環境外,還種植了甘蔗、芭蕉、玉米、棕榈葉和象草等大象喜食植物。目前已成功将4頭經常“肇事”的亞洲象引導進入該區域進行保護,如今勐海縣已經連續半年沒有亞洲象“肇事”的記錄,保險公司每年同期的公衆責任險賠付金也由之前的200餘萬元下降到了今年的3萬元左右。

“除了以上措施,西雙版納多年來還一直進行食物源基地建設,增加亞洲象的食物來源探索。”西雙版納州林草局副局長刀建紅介紹,經過分析對比,食物源基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亞洲象,減少其到村寨或農地中的活動時間和機率,對緩解人象矛盾沖突效果顯著。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10

交警護航野象橫穿高速路

從20世紀90年代起,西雙版納先後在尚勇子保護區的南墩、冷山河區域,勐養子保護區的關坪、蓮花塘區域、涼水箐區域和樹林寨區域等地進行了食物源基地基地建設。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在蓮花塘和關坪兩個區域為主的監測中,共監測到以亞洲象為主的野生動物在食物源基地内的活動數量超過了600頭次,大大減輕了村寨的壓力。

“人與亞洲象和諧共生,是生态環境保護中最為理想的一種狀态。”刀建紅說,多年來,西雙版納各相關部門一直為實現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雲南網記者 戴振華

從西雙版納來的野象到哪裡了(走進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11

點擊進入專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