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變遷所沉積下來的一種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而文化屬性,則是一種有别于他人的标簽或符号。最近,剛讀完《遙遠的救世主》,感觸頗深,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書中所展現的是改革開發之初的中國,那種文化屬性是什麼?我想大緻包含了這幾個詞:自卑、逆來順受、依賴。那時的中國剛加入WTO,迎接世界經濟浪潮的洗刷。人們熱衷于洋品牌,總覺得外國的就一定是好的,各種公司的名字也一定帶有英文單詞。丁元英正是利用了國人文化屬性上的弱點,下了一盤“殺富濟貧”的大棋。公司的名字注冊為“北京格律詩音響設備有限公司”,又依托自己在德、法、英的人脈關系,找到了代理人,并通過了歐洲權威機構的認證,再通過一場展覽會,提高知名度。
直到現在,我們依舊如此,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始終能感受到這種現象。從人們關心的奶粉、奶瓶、紙尿褲等嬰兒用品,到生活中用的各類電器、汽車、手表、化妝品等,不得不說确實存在差距。畢竟,我們在近代工業革命的發展中落後了太多。
但近年來,可以說近20年來,我們在某些領域也實現了“彎道超車”。比亞迪、華為、格力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汽車制造領域,比亞迪可與特斯拉抗衡;在通訊領域,華為的5G技術引領世界,與蘋果手機平分秋色;在空調領域,格力制造成為人們心中的可靠産品。我們不缺少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精神,缺少的是那份對國人文化屬性的信任,對國貨質量工藝的安心。我們曾迷失在“地溝油、毒奶粉、漂白肉”的困境中,也曾對“南斯拉夫、南海沖突”等事件心生困惑。但現在的中國今非昔比,新時代的文化屬性應該是充滿自信、包容、開放的标簽。我們的外交官可以更加淡定、從容,可以拒絕回答充滿歧視的問題,可以對任何質疑中國發展的勢力說“不”。
最後,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理性客觀地審視我們身邊的“中國制造”。正如書中所說,強勢文化就應該是遵循客觀規律,符合曆史潮流的;弱勢文化那種“等、靠、要”的思想,終究會被取代。而我們現在走的正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自我革新、自我革命永遠是一個政黨永葆活力的源泉,也是我們個人不斷提升自我的必經之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