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羊肉泡馍的真實感受?将近十年前我第一次去西安時,就深深的迷戀上了羊肉泡馍可惜那次的時間有限,還有很多食物根本沒來得及吃六年後再度造訪西安,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吃了清雅水盆羊肉、馬洪小炒泡馍,簡直是驚豔的二次方,才知道原來西安還有這麼多關于羊肉泡的美味“變種”,隻不過在遊客圈中的名氣沒有那麼大罷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西安羊肉泡馍的真實感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将近十年前我第一次去西安時,就深深的迷戀上了羊肉泡馍。可惜那次的時間有限,還有很多食物根本沒來得及吃。六年後再度造訪西安,在當地朋友的帶領下吃了清雅水盆羊肉、馬洪小炒泡馍,簡直是驚豔的二次方,才知道原來西安還有這麼多關于羊肉泡的美味“變種”,隻不過在遊客圈中的名氣沒有那麼大罷了。
後來,我稀裡糊塗的開始寫美食,對于食物感興趣的點也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什麼好吃?”到現在更好奇“為什麼吃?”。一較真兒才發現,自以為了解的羊肉泡馍遠比想象中有故事的多,确切地說,它是不是真正的“泡馍”都還是個問題。
嫌你啰嗦不看版
我們說的“泡馍”實際上是“煮馍”,
水盆羊肉才是真正的“泡馍”,
Emmmm,确實有點“繞”…
水盆羊肉:我才是真正的“羊肉泡”幾年前,第一次吃水盆羊肉的我着實有點困惑:這不就是羊肉和湯多一點、碗大一點的羊肉泡馍嗎?對于一個外地人來說,唯一的區别似乎就是馍的出場順序有點不同。
▲ 羊肉泡馍,來源:彙圖網
羊肉泡馍用的“饦饦馍”,最早由阿拉伯人的大餅“Turml”音譯而來,用九分死面加一分發面烙成,質地偏硬且帶着韌勁。上桌的時候還是生馍,不能直接吃,要先将馍掰成拇指大小的塊,再由後廚經大火猛煮進行二次加工——這種由食客與廚師合作的烹饪方式,放到世界飲食文化的範疇來看都不多見,也是我覺得吃泡馍最有意思的地方。
▲ 跟上圖一比就能看出來二者畫風的不同,水盆羊肉重湯,羊肉泡重馍
而吃水盆羊肉的程序要相對簡單一些。羊肉連大碗帶湯端上桌,湯寬而清。一碗水盆配兩個月牙餅(一種發面的馍),一個撕成小塊泡進湯裡吃(注意,這裡是撕,不是掰,可以體會一下兩者質感的不同);另一個用筷子剖開,夾進羊肉和小菜。一餅可以兩吃。
▲ 配水盆吃的月牙餅,用“撕”的而不是“掰”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關鍵問題其實并不是馍的出場順序,而是烹饪方式。真正将馍“泡”着吃的是水盆羊肉,而被大家稱作羊肉“泡”馍的那個,更貼近于羊肉“煮”馍。
其實,“煮馍”這個稱呼在西安其他以馍為主的食物中也有使用,比如“三鮮煮馍”,工序和羊肉泡相似,但要有特定的配料才能稱之為“三鮮”;按照這個思路,“小炒泡馍”和“葫蘆頭泡馍”也屬于煮馍的一種。
▲ 葫蘆頭,老杆兒應該能看出來這是哪家吧,哈哈
“羊肉 馍”這種吃法的起源非常早。蘇轼在西府做官時就寫過“隴馔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羊羹”指的就是羊肉泡馍,但這并不是此類食物最早的叫法。最早的還是水盆羊肉,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
看得出來,水盆羊肉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很多本地人認為,這才是陝西真正意義上的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到底出自哪裡?說起水盆羊肉,就讓人想起了年初的《舌尖3》,其中引發争議最大的一集就是西安回民街的水盆羊肉,節目裡頗有點以此為水盆界标杆的意思。
這一集為啥最受人诟病?
因為水盆羊肉起源于西安東邊的渭南,是一種漢民發明的美食,跟回坊扯不上太大的關系,以渭南下轄的蒲城、澄城和大荔縣一帶為最佳。連度娘都說了,這裡才是水盆羊肉的發祥地,也難怪東府人民看了《舌尖3》氣得想掀桌子。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水盆羊肉在當地的叫法就是“羊肉泡”。當地人吃水盆羊肉會說:走,咥羊肉泡去!所以,水盆羊肉隻不過是羊肉泡的另一種稱呼而已。
聽一個澄城的朋友說,90年代,縣裡才出現了西安那種羊肉泡馍,直到現在,當地人都是以“煮馍”來稱呼這個外來的兄弟,而水盆羊肉一直穩坐“羊肉泡”的名号,二者絕對不會混為一談。
▲ 水盆羊肉是真正的“羊肉泡”。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東府的羊肉泡裡,羊肉才是最大的主角(而不是馍),論任性吃肉,東府人豈非略勝一籌。(這也是《舌尖3》裡說水盆隻放3片肉惹來嘲笑的原因)和西安羊肉泡能當一日三餐也不一樣,東府的“羊肉泡”是絕對的早點,最晚過了中午十二點基本上就見不到了,就算有,當地人也會以“成色和味道不行了”為由,拒絕賞光。
西安的朋友曾這麼給我解釋過羊肉泡和水盆羊肉的區别:羊肉泡是回民美食,吃的是馍的筋道,而水盆羊肉起源于漢民,吃的是肉和湯的鮮美。我認為解釋的也很到位了。
下次來西安,除了要去回坊嘗嘗本地的羊肉泡,也别忘了吃一碗水盆羊肉,大口喝湯、痛快吃肉,這才是關中人心目中那碗真正的羊肉泡馍。
文 | 西夏
原創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