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多國外潮牌一樣,日本潮牌川久保玲“小紅心”也遭遇了李鬼。
近日,有消費者向小編反映,北京部分商場出現了和川久保玲“小紅心”品牌PLAY COMME des GARCONS 非常相似的品牌店C.d.G.PLAY。根據線索,小編跑去崇文門合景·摩方地下一層,發現果然有一個臨時店鋪,外牆寫着CDG PLAY,尤其那熟悉的小紅心标志,乍一看,小編還真以為是川久保玲的“小紅心”品牌PLAY COMME des GARCONS呢。
進到店裡,小編發現,衣服款式也都似曾相識。“雙心”LOGO衛衣、小紅心羊毛開衫和V領毛衣等和大衆熟知的日本“小紅心”品牌PLAY COMME des GARCONS很相似。
PLAY COMME des GARCONS是川久保玲自創品牌COMME des GARCONS下的一個年輕潮牌副線,産品包括服飾、箱包、香水等,其标志“小紅心”出自川久保玲禦用插畫設計師Filip Pagowski之手,極具辨識度,該品牌服飾在年輕人中也十分受追捧。
不過,仔細翻看C.d.G.PLAY産品的吊牌就會發現,商品産地都是浙江台州,經銷商為泰冉實業(廈門)有限公司。店内商品價簽标注的價格幾乎都在千元以上,部分羽絨服售價2000-4000元不等,但由于有折扣,實際售價要低得多。一件标價1063元的毛衣,店員表示折後大約300多元。當小編問及該品牌是否為日本川久保玲“小紅心”品牌時,店員予以否認,并強調“這是英國潮牌CDG”。
這并不是C.d.G.PLAY首次在商場開設店鋪了。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僅北京地區,這個牌子的店鋪就先後出現在奧特萊斯、萬達廣場、王府井apm以及國瑞城等多家商場。此外,上海、甯波、南京、重慶、昆明等城市商場内也設有店鋪。
C.d.G.PLAY在三亞商場裡的店鋪
不少網友吐槽,由于開在了正規商場内,商品和LOGO與日本“小紅心”品牌PLAY COMME des GARCONS又很像,C.d.G.PLAY的價簽标的都是和正品差不多的原價,對品牌是否為正品沒有懷疑過。
小紅書上,一網友就發帖稱,自己在某商場購買了C.d.G.PLAY的球鞋,原本以為撿了便宜,以折扣價買到了正品,經人提醒才知并非日本的那個“小紅心”,要求商家退貨遭拒後,她向12315投訴,後一位自稱經理的人主動聯系她,進行了退款。
小紅書上的網友發帖
按說合景·摩方是一個知名大商場,怎麼會允許C.d.G.PLAY這樣的牌子進入呢?合景·摩方負責人表示,C.d.G.PLAY屬于臨時場地租賃租戶,商場已嚴格按照政府相關部門要求,在與品牌簽訂場地使用合同前要求品牌方提供營業執照、品牌商标注冊證明、授權證明等相關資質證明文件,盡到了合理審慎義務。對方持有國家工商總局商标局頒發的商标注冊證明,依法有效,屬于合規經營。
确實,小編查詢商标注冊網站發現,C.d.G.PLAY商标已于2018年1月底注冊成功,現所有者為樂玩有限公司,注冊地為英國倫敦,除了C.d.G.PLAY,這家公司還注冊了不同字體、底色和字母組合的“CDG”商标,其中部分處于“待審中”,部分已注冊成功。此外,他們還對美術作品“CDG之心”和“CDG PLAY标識”進行過著作權申請。
反觀日本“小紅心”品牌PLAY COMME des GARCONS,他們并沒在中國進行注冊,隻有川久保玲大名鼎鼎的主品牌COMME des GARCONS能查到商标注冊信息。
據了解,COMME des GARCONS及副線PLAY中國業務由I.T集團代理。在中國,想買到川久保玲的産品,隻有三個正式授權渠道:一是I.T品牌集合店,二是西單老佛爺百貨COMME des GARCONS品牌門店,三是三裡屯太古裡Dover Street Market買手店。
事實上,I.T集團已經發現有人在仿冒“小紅心”, 今年8月他們已經針對此事發布了聲明。I.T集團相關負責人對小編表示,這個牌子的店鋪遍布全國各地,從北京到三亞,大多以以快閃店或臨時打折促銷申請入駐商場,通過模糊視覺形象和名稱欺騙消費者,對品牌和消費者都造成了損失。他們呼籲,消費者能協助維權,保留對這個牌子進行法律訴訟的權利。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知識産權律師王晔認為,其實,正牌“小紅心”的維權空間還是有的,雖然我國商标法雖然保護的是注冊商标,但如果未注冊商标在我國擁有很高知名度,屬于未注冊的馳名商标,也可以獲得保護。如果正品品牌可以證明對方商标為搶注,也就是說,能證明對方是在明知商标屬于正品品牌的情況下還進行搶注,正品品牌可以申請宣告該商标無效。我國商标法規定,商标注冊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權利,也不得在明知情況下搶注他人已經使用的商标。
實際上,日本“小紅心”隻是很多在中國被“碰瓷”的國外品牌中的一個。日本生活方式品牌MUJI無印良品也是因為中文簡體“無印良品”商标被一家中國企業搶注,在在門店和相關商品上隻能用MUJI 繁體字版商标。兩家為了商标拉鋸大戰了近20年,依然也沒有結果。
專家表示,其實國内存在大量的商标搶注公司,專門模仿和搶注國外在中國未注冊或者未做領土延伸、有法律空白的品牌,搶注成功後,或以要挾手段賣給對方,或授權他人去經營。商标搶注行為對原品牌的傷害非常大,即便原品牌提出訴訟,搶注商标品牌以低價傾銷方式将搶注品牌延伸到各個領域,大量在市場中泛濫,會破壞原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
北京商報消費不等式調查組/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