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糖分多,吃起來會更美味
然而咱們的血糖高起來,
可不是什麼好事!
高血糖有啥危害?
多“高”才算是高血糖?
糖尿病對生活影響有多大?
吃糖太多會得糖尿病?
糖尿病很難預防?
……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
01 長期血糖高的四大危害
危害人體的免疫力
危害人的血管
危害機體的神經系統
危害人體正常的代謝系統
02 血糖的标準
專家提醒: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異常,也稱為糖尿病前期!雖然還不算糖尿病,但如果不幹預,很容易發展成為糖尿病。
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已高達1.1億,患病率10.9%,成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國家。
03 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為基本特征的代謝綜合征,此外,患者還往往合并有高血壓、高血脂和肥胖等。
糖尿病的發病機制有很多,主要可以總結為胰島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島素敏感性的下降。截至目前,糖尿病的确切發病機制還未完全清楚,換言之,胰島素分泌減少、胰島素作用下降的機制還未被完全揭示,其背後可能有多種原因,如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壓力等。
04 糖尿病有什麼症狀?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口幹喝水多、多尿和吃得多,“一少”主要指體重下降、體力匮乏。1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狀表現更為明顯,而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起病隐匿且症狀不典型,所以經常在很偶然的契機下才能捕獲“漏網之魚”确診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現不容易,發現後若不注意控制血糖,則會引發更多不良後果與并發症,從頭到腳來列舉:
腦血管病變的幾率增加、眼底病變乃至緻盲風險高、心髒疾病發病率和緻死率升高、腎病和尿毒症發病率提升、周圍神經病變增多、糖尿病足、壞疽和截肢的風險也明顯高于非糖尿病人群。
05 吃糖會得糖尿病嗎?
很多人以為得糖尿病是因為吃糖或主食太多,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其實是高脂等高熱卡食物吃太多,導緻總熱卡攝入過多所緻。因此,盲目地減少乃至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加肉類的飲食方式是不均衡、不正确的。
總體來看,應适度減少高熱量、高能量食物的攝入。
06 糖尿病可以預防嗎?
一級預防:
糖尿病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的幹預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生活方式的幹預包括健康飲食和保持運動。糖尿病高危人群應管住嘴、邁開腿,盡可能延緩發病,并做到早發現、早幹預。
二級預防:
已經發病的患者——
密切監測血糖,規律就診,通過積極有效的幹預和治療,可以盡可能地防止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糖尿病足等并發症。
三級預防:
已患糖尿病且病程較長
以及出現了并發症的患者——
合理的治療方案可以延緩并發症進程,減輕緻殘緻死的風險。
原則上,專家建議40歲以上,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積極參與篩查。如果通過家庭血糖檢測儀發現異常,應及時到醫院進行糖耐量測試等來确診是否患有糖尿病。
07 5個小習慣,輕松管理血糖
一、堅持藥物治療
這是管理血糖最基本的措施,切不可随意停用降糖藥或減少用藥量,以防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症發生。
二、血糖監測
規律監測血糖,可以及時發現血糖波動,從而避免高、低血糖導緻的急性并發症。
口服藥治療患者,建議每周監測2~4次空腹或餐後2小時血糖。使用基礎胰島素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血糖;預混胰島素治療者,建議監測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
一般來說,空腹血糖應控制在4.4~7.0mmol/L,餐後血糖控制在<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有心腦血管并發症或高齡者可适當放寬控制範圍。
三、合理飲食
每餐比平時酌情減少主食量5%~10%,盡量保證奶類及豆類的攝入,可适當增加魚禽等優質蛋白質和蔬菜的攝入,減少肥肉和加工肉制品的攝入。注意定時定量、細嚼慢咽,先喝湯(盡量少喝),後吃蔬菜和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最後吃主食。此外還建議每日飲水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淡茶水,限制飲酒。
四、運動鍛煉
規律運動可增加胰島素敏感性、改善體成分及生活質量,有助于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且對糖尿病高危人群一級預防效果顯著。
建議減少久坐靜坐時間,将有益的體育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原地踏步、八段錦、太極拳或瑜伽等中低強度的運動。
五、保持良好心态
過度壓抑、焦慮、煩躁會引起血糖升高,長期情緒波動過大的患者血糖控制難度及并發症發生風險均增加。而健康的心理以及充足的睡眠可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對血糖穩定很重要。
來源:廣東疾控、血管與腔内血管外科雜志
精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