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07:36:49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想愛又怕受傷害恐懼型依戀該怎麼辦)1

“我還是很愛你,但我選擇離開你”

也許你會經常圍着對方轉,小心翼翼的處理一切事情,一旦對方回應不及時,就開始認為ta或許并不愛自己,于是選擇保持距離。

而不管對方做出什麼,你都無法确定ta是否真正愛自己,因為你始終覺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

盡管很渴望與對方長久在一起,但更怕付出真心兩個人還是會分手,而自己也因此受到傷害。

這樣矛盾的心理,讓自己總是愛一次傷一次,最後傷痕累累。

但我們知道,這些表現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有很多人在談戀愛時雲淡風輕,可以遊刃有餘的處理各種戀愛期間出現的狀況。

為何人們的表現如此不同呢?這與個人的依戀類型有關。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想愛又怕受傷害恐懼型依戀該怎麼辦)2

依戀理論最初由英國心理學家John Bowlby提出,他認為依戀是孩子早期與主要養育者互動中習得的一種處理人際交往關系的模式,在孩子成年後,這種模式繼續影響着其與依戀對象的互動交往。

Bartholomew在嬰兒依戀的基礎上,用“回避親密”和“焦慮被棄”兩個維度來定義成年人的依戀類型。而根據這兩個維度上的水平高低,成年人的依戀類型被劃分為4種類型:安全型、癡迷型、疏離型和恐懼型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想愛又怕受傷害恐懼型依戀該怎麼辦)3

不同依戀類型的人在關系中的表現不同:

安全型對情感的親密和相互依賴感到很自在,可以很舒服的享受親密關系;

疏離型在親密關系中表現為不太喜歡依賴對方和親近對方;

癡迷型主要表現是粘人,希望對方能夠随時與自己保持聯系、對自己有所回應;

恐懼型有着高回避和高焦慮的雙重性格,在親密關系中常常會表現出忽冷忽熱,害怕被拒絕、無法信任他人,粘人、占有欲強、尋求更多的親密和安慰等多種矛盾的表現。

恐懼型依戀的人不一定能夠對自己的需求做出回應。

他們在建立親密關系之前,會十分猶豫,一方面渴望愛情一方面又擔心自己會在這份感情中受到傷害。

如果建立了親密關系,他們對伴侶的行為通常顯得非常小心警惕,在情感上依賴于他人的認可,經常讓人覺得“粘人”。

但如果對方表示出一些否定,他們就會覺得這份關系可能無法持久,很可能會因此疏遠伴侶。

甚至為了避免自己“被分手”的傷害,而主動提出分手。

可以說,恐懼型的人渴望愛但又害怕愛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想愛又怕受傷害恐懼型依戀該怎麼辦)4

我們知道依戀人格的形成與小時候與養育者的互動模式有關。如果你是恐懼型,不妨想一下,自己是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事情後開始害怕被抛棄的,在這件事情上養育者當時是什麼樣的回應。

也許你的父母之中有一方是回避型,在你小時候一次又一次試圖親近ta的時候“推開”了你,導緻你始終覺得自己不論做什麼都是不會被愛的。

又或許父母一直争吵嚷嚷着要離婚,甚至說出“我不要你了,跟你爸/媽吧”等言語,讓你覺得即使不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終有一天,他們會抛棄你不要你。

這一切讓你覺得,沒有人是可以信任的,沒有人會愛自己。

回避型依戀的情感隔離怎麼突破(想愛又怕受傷害恐懼型依戀該怎麼辦)5

雖然說依戀人格是幼兒時期就習得的模式,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為了獲得良好的親密關系,我們可以嘗試做一些改變。

1)自我調整

盡管幼時養育者的一些互動模式讓我們變成了恐懼型依戀人格,但是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還有一些“依戀安全”相關的事件,比如養育者、朋友、老師、親人、愛人等等在關鍵時刻給予的适時的回應、擁抱、陪伴等等

有研究表明,對依戀安全事件的回憶,可以幫助依戀焦慮的個體舒緩他們在親密關系中的“過度需求”,減少他們的負性情緒體驗、哭泣等負性行為;并能促使依戀回避的個體減少回避和情感抑制的行為。

也就是說,回憶親朋好友對我們的關愛,就能使我們從中獲得力量,減少不愉快的體驗。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們勇敢去愛,以及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們可以将回憶“依戀安全”事件作為一個課題來做,将那些曾經溫暖的事件寫下來,讓自己感受到被重視和被愛,慢慢改變原來的依戀類型。

2)找一個安全型依戀人格的伴侶

恐懼型的人擔心自己沒魅力,擔心伴侶離開,害怕分手,害怕伴侶不喜歡自己。這些内在情緒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回應。

安全型的人對情感的親密和相互依賴感到很自在,能适時的給予伴侶正向回應,不糾結不焦慮,不無緣無故的冷暴力,可以讓伴侶感受到信任,被依賴,可以讓伴侶感受到更多安心的關照。

安全型的伴侶會将你的所有行為都進行正面解釋,并給予積極回應。恐懼型需要愛,那ta就給予愛,恐懼型需要安全感,那ta就給予安全感。

3)勇敢表達内心情緒

當伴侶有一些行為讓自己感到不适時,不用刻意去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者認為自己表示不滿是一件不得當的事情。這些行為并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消耗自己的大量心理資源。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感受自己的情緒,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比如伴侶約會遲到,可以跟ta說“我等了好長時間,感覺自己有點生氣也有點失望”,而不是内心默默認為對方是不重視自己并決定疏遠。當對方清楚的知道你的情緒之後,也知道如何應對。

希望恐懼型的你,在不久的将來,不再恐懼。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