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成都詩人故事

成都詩人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4 09:20:51

□孫海 文/圖

驚蟄。大地回暖,萬物複蘇。看花吃酒唱歌去,如此風流有幾人?面對成都的春光美景,誰又能不為之心動?梨花、杏花、李花、桃花、海棠花、油菜花,這是一個注定要為看花而奔忙的季節,這個時候,陸遊會說:“我遊西川醉千場,萬花成圍柳著行。”

自宋元以後,二月二踏青遊春便已成為了這個時節中所有成都人最幸福和最重要的事了。“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寫下這首《思帝鄉》的是五代前蜀的丞相,花間派詩人韋莊。在這個時候,就算是對春天再遲鈍的人,都有了一顆懷春的心。隻是,春光短暫,開往春天的小火車,許多人想起來去買票的時候,它卻不想等你,自己就開走了。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1

龍門山盛開的油菜花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2

春回大地,菜花正盛

桃花

人面桃花相映紅

早春二月,菜花黃了,李花白了,杏花也開了。然而,最美的始終還是桃花。春天是最美好有戀愛季節,《周禮·地官》中說:“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就在這樣的桃花盛放的春色之中,年輕的大唐詩人崔護結束了在長安的科考,獨自在城南踏青遊玩,在一處桃花掩映的山莊中,崔護邂逅了一位清純美麗的少女,從此,這位宛若桃花的嬌好面龐便在崔護的腦海中揮之不去,于是,在來年桃花又一次盛開的時季,他再次前往城南,隻是房屋屋門緊閉,房中已不見了人影,怅然若失之中,崔護提筆在屋門上寫下了這樣一首桃花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用明豔灼灼的桃花來比喻一位待嫁的美麗的女子,這一段無比美好的詩句,被中國人歌詠傳唱了數千年而不朽。每當桃花盛開的時候,朵朵桃花下總是數不清的賞桃人,春天裡永遠不能沒有桃花,如果沒有桃花便如同沒有經曆過春天。桃花開于仲春二月,桃紅柳綠之中,女孩子的精緻的臉龐和美麗的妝容與萬千朵桃花相映,成為春光中最令人心醉的景色。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3

成華公園盛開的桃花

那一年,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剛剛安定下來的杜甫,在一個陽光妩媚的日子,獨步于黃師塔前錦江之畔,于春光困倦之中倚住微風,看那桃花朵朵如此絢爛绮麗,此時的杜甫已年過半百,錦江邊這深紅愛淺紅的春日桃花,給了他莫大的慰藉。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三月初,正是龍泉桃花開放的季節,雖然這個季節裡,成都市内街道公園之中桃花甚多,但每當龍泉山上桃花盛開之時,成都人隻要是稍有空閑,總還是要呼朋引伴,奔赴龍泉山,和數萬畝桃花共赴一場春天的約會。如今的成都人雖不會在桃花林中豪放盡興地吟詩做賦,卻一點也不妨礙在桃花樹下落英缤紛中打一場酣暢淋漓血戰到底的麻将。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4

活水公園的碧桃

桃花一直都是成都春天的象征,為這座城市生活的人所鐘愛。花開與花落,流水送流年。又是一年桃花開的日子,花影流光之間,時光順着流水中的桃花在流逝。成都的春天裡永遠不能沒有桃花,成都人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沒有賞桃花,便如同沒有經曆過春天一樣。

海棠

淺深紅膩壓繁枝

在成都春光中爆發的各種薔薇科開花樹裡,海棠無疑是最讓人喜愛的植物之一。據說,晚唐李德裕主政西川時,在成都城中遍植海棠,從此成都成為了一座海棠花開的城。直到今天,成都市内栽種的海棠品種和數量也非常多,主要有垂絲海棠、西府海棠以及各種雜交的海棠花品種。與垂首低頭垂絲海棠相比,西府海棠花更大而繁密,尤其是有一種特别讓人愉悅的香甜氣息。

海棠是薔薇科蘋果屬的植物,蘋果屬也叫海棠屬,所以,我們吃的蘋果本質上也可算是一種海棠。蘋果屬植物中,如蘋果者為人類培育而成為了著名的水果,而如海棠、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慢慢成為了著名的觀賞花木。到了秋季,這些曾經花滿枝頭的海棠,許多品種仍會結出累累的果實。如西府海棠,花後會結出果實,從綠漸漸變黃,就如同一個個小小的蘋果,分外可愛。這種果實酸甜可食,可制蜜踐,同樣氣味芳香。海棠屬中仍然還有不少物種生活在西南的山野之中,成為春天山野裡的默默無聞的風景,比如,生活在成都西面莽莽群山間的中國特有的海棠屬植物西蜀海棠。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5

垂絲海棠

三月的春色中,海棠花開得正好,陽光溫暖而明媚,花棠的花瓣在光線映射下散發出旖旎變幻的光芒,仿佛一位嬌俏動人的女子,在光影間舞動着自己輕靈的身姿。成都栽種的海棠花數量極多,所以,不必說哪有海棠,而是處處都有海棠。“昔聞遊客話芳菲,濯錦江頭幾萬枝”這是賈島在前往成都時對錦江海棠的向往;“隻恐夜深夜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這是東坡為海棠花秉燭夜遊的一抹浪漫溫柔;“我遊西川醉千場,萬花成圍柳着行”這是陸遊在青青柳色間行走于海棠花叢中的快意。

對成都海棠花最為癡戀的,還是陸遊。“倚錦瑟,擊玉壺,吳中狂士遊成都。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自号吳中狂士的陸遊,在成都渡過了他一生中最為閑适随意而又難忘的一段時光。陸遊一生寫了四十餘首海棠詩,多是在成都所做,放翁雖狂,但他卻對成都懷着深沉的情感,以至于陸遊常在人前以蜀人自居,他堅信自己“前生定蜀人”,并且他還把成都稱為“吾蜀”,成都已然是他的家鄉,還自稱“海棠颠”。

看花南陌複東阡,曉露初幹日正妍。走馬碧雞坊裡去,市人喚作海棠颠。

陸遊走馬前往的碧雞坊,是中晚唐時成都才女薜濤的隐居之地。這裡有許多的海棠花相傳是薜濤親手植下,而送來海棠花的,便是西川節度使李德裕。海棠因其妩媚動人常形容美人嬌好的容貌,更喻指美人的聰慧,因此有雅号“解語花”的别稱。李德裕贈來的海棠花應是打動了薜濤的心,和詩一首說:“日晚莺啼何所為,淺深紅膩壓繁枝。” 她将海棠親手栽植于碧雞坊,從此便相伴于潇潇竹林與海棠花影之間。

年華荏苒韶光漸逝,早春多變的天氣更是讓海棠的花季的美好變得短促而不确定,賞花需趁最美的春光。

長萼堇菜

最是蜜蜂采花處

春日和暖,萬物一新。不遠處,一叢叢規劃整齊的三色堇,多彩的花在陽光下招搖,一朵又一朵露出了鬼魅般的笑臉。堇菜屬是一個約有500多位成員的大家族,它們廣泛地分布北半球的溫帶。而三色堇大概是這麼多的堇菜屬植物中,我們最熟悉的街頭觀賞花卉了,這是一種原産歐洲的堇菜屬植物,被廣泛地栽植在全世界的公園和街頭,它們的花常有紫、白、黃三色,看上去就像一個笑眯眯的大花臉,難怪人們又叫它們鬼臉花。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6

長萼堇菜

驚蜇天,桃花開蜀錦,鷹老化春鸠,鬼臉花們拼命地搶占了街頭和公園最好的C位,隻是尋找春天的人們早已在萬紫千紅的春光中迷失,哪裡還有人會在意它們的這點小心計?桃紅柳綠中,人們來來往往,對這些色彩明豔的三色堇很少有人再多看一眼。

街頭的綠地角落中,幾株長萼堇菜早已按耐不住從泥土中探出頭來。和C位出道的三色堇不同,這種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上的本土堇菜屬植物長得非常低矮,它們無需任何人照料,在不開花的時也非常不起眼。到了春天,隻要它們一旦開起花來,就能在小草坪上彙集成一小片極為醒目的小花境,一叢叢淡紫色的小花十分清新可人。

盡管在植物學上長萼堇菜和紫花地丁不是同一個物種,不過并不妨礙在民間把一大堆堇菜屬的小草統統都叫做紫花地丁。小小的長萼堇菜的花雖小,但結構卻十分精巧。它們的花為左右對稱,總共有5個花瓣,下面3個、上面2個。下面3個花瓣往後延伸,形成一個通道,植物學上稱這個通道叫“距”,堇菜的花蜜就藏在它們的距的底部。

蜜蜂通常降落在最下一枚花瓣上,然後鑽入“距”中,這時蜜蜂背部沾上的花粉正好被傳遞到這朵花的柱頭上,幫堇菜完成了授粉,這樣堇菜就能結出種子來繁衍下一代。堇菜将“距”中的花蜜作為回報,送給了蜜蜂這位客人。早春多雨,堇菜的花柄略微向下彎曲,花瓣會閉合起來,可以防止雨水流入花朵中沖刷到花粉。堇菜的聰明之處還不止如此。有一部分堇菜的花甚至從不開放,花蕾裡的雌蕊和雄蕊能自動接觸,從而完成授粉過程,然後結出種子,也能完成繁殖。這樣不開放就能結果的小花蕾,叫閉鎖花。

堇菜是春天草坪中低調的小草,它們在陽光下開放出的紫色小花,卻是讓人無比喜愛。紫色是源自于大唐的高貴色彩,平安時代,日本古人還為堇菜的花色取了一個名字--堇色,這抹淡紫色成為了當時宮廷高貴的象征。日本第一部詩歌集《萬葉集》就有描寫堇菜的和歌:“山風輕拂,春雨綿綿,路邊的堇菜花開了”。

卷耳

纏綿情思春光裡

球序卷耳其實并不想做一個低調的雜草,在你完全沒有注意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開出了白色的小花,這些小白花組成了一個二歧狀的聚傘花序,這個讀起來有點繞口的小花序,長得也讓人感覺思想很複雜,它們的花序軸的頂端會生出一朵小花,然後,在其下方兩側同時各産生一個等長的側軸,每一側軸再以同樣方式開花然後又再次分枝。不過,它的小花看起來卻十分簡單,五個白色的倒卵型的小花瓣,花瓣的頂端深裂,十枚雄蕊圍着雌蕊五裂的柱頭。

成都詩人故事(語聞成都川西草木物候記④)7

卷耳

隻是就算這麼努力地在春天開出了這麼一大堆思想複雜的小白花,人們還是對它們完全的視而不見。之所以對它們的名字還有幾分好感,也許是因為《詩經》。“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講的是一個女孩子,拿着菜筐子彎下腰采呀采呀采卷耳,采着采着卻一邊歎氣,半天也采不滿一小筐,隻因為想念很久不歸的心上人,于是把筐子都放在了道路旁。

卷耳是一種常見并可以食用的野菜,卷耳食用的部位是初春尚未完全開花的卷耳嫩苗。将卷耳采集後沸水焯熟,冷水浸洗,拌勻即可食用,雖然味道鮮滑清淡,也并不是什麼正經的菜蔬,但是在缺少食物的早春,卷耳也是許多窮苦百姓采摘充饑的野菜之一。

石竹科的卷耳嫩苗可當做野菜食用,直到今天,早春的季節,仍然有人偶爾會采集這種野菜。不過,從《詩經》走來的古老的卷耳,是不是我們今天植物學上的卷耳屬植物,拔開曆史的迷霧早已無法細究。這一首吟誦了數千年懷人詩,說的是卷耳,記錄下的卻是原野的春光中,說不完的纏綿情思,道不盡的相思離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