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講了戰國四公子最先出場的孟嘗君,今天我們就講一下趙國的平原君趙勝,相比較于孟嘗君,平原君就顯得真實得多了。
平原君趙勝是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幼弟,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出身于趙國王族的平原君,身份高貴,因此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趙勝天資聰穎,趙國的諸位王子中表現得最為賢良,憑借自己身份的優勢和豐厚的家産,其也蓄養了數千門客。
作為王室子弟的人才,平原君先後輔佐自己的哥哥趙惠文王、自己的侄子趙孝成王兩代趙王,在趙國政壇縱橫幾十年,對趙國的政治走向有着重要影響。
平原君輔政時期,正是以并吞天下為目的秦國,同以聯合抗秦以圖自存的關東六國抗衡的關鍵時期。
這一時期,一方面關東六國之間的兼并戰争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面對強大的秦國,關東六國也經常聯合起來以求共抗強秦。
這個時期,因為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趙國疆域擴大,軍力大增。
成為關東六國中國唯一一個能跟秦國硬碰硬掰掰手腕的國家,秦國與趙國的對抗是整個戰國後期的主題。
也正因為如此,秦趙兩國的每一場戰争都關系到本國的未來走向,兩國戰争期間的每一位參與者的判斷力都關系到戰争的勝負。
可惜的是,與自己的對手秦國相比,平原君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實事求是地講,平原君也是能力出衆之人,但是其是人才而非大才。
正如三國時期的劉表那樣,若是守平之時,平原君這樣的人必然是一代賢相,可惜他卻處于群雄争霸的亂世之中,以他的才能便不足以應付這樣的大局面。
也正是如此,趙國才會在他輔政時期由強盛轉向衰落。
在平原君為相時,其被诟病最深的一件事情,便是貪圖韓國的上黨郡,結果引發了那場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也正是這場戰争徹底讓趙國一蹶不振。
262年,秦軍攻克韓國要地野王城( 今河南沁陽縣) ,它是韓國上黨郡( 今山西長治) 和韓國國都( 今河南新鄭) 的重要通道。韓國想獻出上黨郡向秦求和。
上黨郡居民不願降附以苛暴著稱的秦國,又加之上黨距趙國邯鄲隻有 300 多裡,因此,上黨郡郡守馮亭拒絕降秦,而是想将禍水東引,将上黨獻給趙國。
若是趙國接受了上黨,秦國必然大怒而将進攻的目标對準趙國,而趙國為了對抗秦國,必然會聯合韓國,趙、韓兩個國家的力量加起來,就能抵抗住秦國了。
但是,對于是否接受上黨的歸附,趙國統治集團内部分為兩派: 以平陽君趙豹為代表的一方反對接受,認為這是“無故之利”,是韓人欲嫁禍于趙。
而趙王和平原君趙勝等卻認為不費一兵一卒而“坐受城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最終接受了上黨,結果導緻秦趙長平之戰,趙軍被坑殺 40 萬。
由此,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評價說:“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餘萬衆,邯鄲幾亡。“
司馬遷的評價影響極大,後世的史家多沿襲此論。
但是,如果将上黨的地理位置與當時的形勢進行綜合分析,就會發現,上黨在趙國西面,地勢高拔,道路艱險,可謂趙國的天然壁壘。
秦據上黨,則攻趙之路暢通,近可威脅太行山東側的趙都邯鄲,遠可以揮兵北上,控制呂梁山與太行山的險徑要塞,截斷趙與代郡、雁門郡、雲中郡等北部地區的聯系。
所以韓國上黨郡對趙國存亡關系重大。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倘若放棄上黨,無異于将原本有利的防禦之勢拱手讓于秦國,讓秦國可以居高臨下地進攻邯鄲。
因此,與其聽任秦占領上黨後居高臨下直攻邯鄲,遠不如趙先占據上黨有利地勢後積極地迎戰。
所謂馮亭獻地不過“欲嫁其禍于趙”,是就事論事而孤立地看待複雜的曆史現象,這樣的結論是有失偏頗的。
長平之戰失敗的根源在于硬是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犯了陣前換将的大忌,才使四十餘萬衆被坑殺。
當然,這并不代表沒有責任,作為國相,三年的長平之戰其不能審時度勢,面對趙王陣前換将、任由趙括紙上談兵、率意而為的重大失策而不能盡忠直谏,也難辭其咎。
但是,在随後的邯鄲之戰中,平原君表現得卻十分優異,他先是派遣使者說服了魏國的信陵君和楚王,為趙國赢得兩支援軍。
而後,平原君聽從傳舍吏子李同的建議散盡家财以抗敵、并且身先士卒争取民心,募得敢死隊幾千人,打退了秦軍的前鋒,為援軍得到來赢得時間。
公元前 257 年,魏楚救兵來到,加之邯鄲城内軍民銘記長平之禍的慘痛教訓,同仇敵忾上下一心,齊力抗秦,最終打退了秦軍,保存了邯鄲城。
所以說,大家在指責平原君招來長平之敗的時候不要忘了,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而且更不要忘了他在邯鄲之戰的突出表現。
另外再說一個小故事,當年趙國的田部官吏趙奢征收租稅,趙勝的家中不肯交稅;趙奢用國法處置,殺掉趙勝家中九個管事的人。趙勝非常生氣,想要殺了趙奢。
趙奢便對平原君說:“您是趙國的王室公子,縱容您家而不奉行公事,那麼國法就被削弱,國法削弱則國家弱,國家弱則諸侯發兵入侵。這将使趙國無法存在,您又怎麼能享有這種富貴!
憑您的尊貴,隻要奉公守法那麼上下就安定了,上下安定則國強,國強則趙國政權穩固,而您貴為王族,難道會被世人看輕嗎?”
趙勝認為他很賢能,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主管國家稅收,他把稅收工作做得很好,使百姓富裕而國庫充實。
由此可見,平原君此人的容人之量和虛心納谏的性格,總的來說,平原君為相但也确有不少失誤,但也對趙國立下汗馬功勞。
其門下賓客數千人,但遠未達到知人善任,為國舉才的地步。加上本身的貴族出身,使其無法體恤下情,了解百姓疾苦。
雖然其才智有限,戰略謀劃差強人意。不過心胸寬廣,能從大局出發,卻有容人之量。能虛心接受别人的意見,聞過即改,也彌補了其才智有限的不足。
所以說,平原君隻是生錯了時代,若是承平之時,其必然是一代賢相,而身處亂世,其才能卻是不足與拒強敵,這才被人所诟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