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奶牛日糧中的苜蓿使用量在減少。究其原因有以下5點:
1. 奶牛的頭數在增加,而每頭奶牛對應的苜蓿種植面積卻在下降;
2. 制作高質量苜蓿幹草的天氣因素;
3. 制作苜蓿幹草所需的勞動力和設備;
4. 相關的蛋白和纖維替代來源;
5. 高價值作物如杏仁粕的出口競争。
所有的一切都讓人覺得,牧草之王的光環正在褪去。然而,我們不能忽略苜蓿之所以特别的潛在價值。
曆史淵源
苜蓿原産于亞洲西南部的幹旱地區,就是如今的伊朗、土耳其、叙利亞、伊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苜蓿這個名字來源于阿拉伯語,意思是最好的飼料。從18世紀到19世紀,苜蓿通過各種途徑轉移到了北美。到了19世紀末,北美大部分地區開始盛行種植苜蓿。
20世紀初,苜蓿育種者開始選擇高抗寒性和抗病性的苜蓿。到了20世紀70年代,許多商業育種項目開始積極追求苜蓿的産量和抗病性。而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伴随着高纖維消化率品種的推出,飼料質量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紮根土壤
苜蓿的根系系統是其生長發育的關鍵,發達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在土壤類型和結構允許的情況下,苜蓿主根能紮入土壤15-30英尺(約4.6-9.1m),這種深度使苜蓿具有很強的抗旱性。
苜蓿的另一個獨特之處在于與之共生的根瘤菌,其能将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所需的氮肥,從而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在輪作其他作物時,也能提高生産力。
此外,由于苜蓿是多年生植物,具有保護膜的作用,可以減少土壤侵蝕,改善微生物活性和土壤結構以及保護水質。
通過不同的育種體系,苜蓿可以适應不同的土壤類型和氣候區域。但是,pH值高于6.5、排水良好和肥力水平高的土壤更有益于苜蓿的生長發育,尤其是磷、鉀、鈣、鎂和硼。
新的基因選擇
市場上最新的苜蓿品種增加了産量潛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并改善了生物和非生物的耐受性,延長了根系使用年數。例如,抗草甘膦苜蓿品種就具有良好的根系系統,降低了土壤适應力和牧草質量差的風險。
即使在氣候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低木質素技術也有益于維持飼料的高品質,從而可以減少每個季節的收割次數,減少勞動力需求。
優質的飼料纖維
除了苜蓿的農藝和環境特性外,關鍵的問題是,奶牛為什麼要飼喂苜蓿?幾年前,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Peter Robinson在加州苜蓿與粗飼料研讨會上的報告中,強調了飼喂苜蓿的益處。
苜蓿幹草具有理想的纖維含量,中性洗滌纖維(NDF)通常為38%-40%DM,且消化率很高。苜蓿纖維能促進奶牛的咀嚼活動,增加緩沖能力和改善奶牛的采食量。
此外,苜蓿的蛋白含量也較高,平均為20%-24%或以上,從而可以減少奶牛對其他蛋白飼料的需求。
苜蓿幹草中的果膠是經常被忽略的成分,通産占DM的10%。對于瘤胃而言,果膠是快速發酵的能量來源,且不會增加瘤胃酸中毒的風險。苜蓿幹草中的鈣、磷和鉀等礦物質總含量約6%DM,有助于減少奶牛對其他礦物質來源的需求。
由于很多配方軟件沒有将苜蓿的全部營養價值納入,因此低估了它在日糧中的真正價值。這種價值低估,再加上對其土壤肥力、輪作和環境效益方面的不恰當評價,使營養學家和奶農正在錯失世界上最好的牧草之一。因此,是時候重新考慮苜蓿的特别之處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