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葦間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紅葉出,小舟人載菊花歸。酒熟蟹螯肥。”這句極具秋意的詩句,出自清代揚州八怪邊壽民的作品《憶江南·葦間好》。從詩詞之中,我們能清晰地感受到詩人對恬靜美好的家鄉那份發自内心的熱愛,此外,也生動形象的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九九重陽的晚秋物候之美。
重陽節,最是撩人情思之時,西風蕭瑟,草木凋零。時值深秋之時,寒氣漸漸趨重,唯有菊花傲姿飄芳,菊花茶又有除寒祛濕功效,因此,菊花和重陽關聯起來,在九九重陽日,人們除了登高插茱萸的習俗外,賞菊、飲菊花酒也成為這一天的傳統習俗。
若要說起中國人對菊花的熱愛,估計大部分人都能想起陶淵明。
晉代文人将“菊”物化為人格象征。“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也成為了古往今來許多人的向往生活。
陶淵明
據傳,重陽賞菊就起源于陶淵明,其在《九日閑居》的詩序中提到:“餘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于言。”自此之後,提及到重陽節的文獻裡,似乎都少不了菊花的身影。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墨客賦予菊花“雅”的含義;在民間習俗中,菊花擁有吉祥、長壽的含義,是為“俗”。這樣雅俗共賞的特性,也令菊花成為了《百花花貴圖》中的靈感來源。
《百花花貴圖》卷四沿襲百花皆貴的寓意,少女、老者皆作寫意,象征吉祥健康,其靈活的構圖,細緻的勾勒,亦使得菊花鮮活而生動,形象寫真但又不失水墨意趣。
百花花貴圖卷四
永恒甯靜和萬古不易的自然是人們欣賞追求的品質,而與梅、蘭、竹并列“四君子”的菊,正是仁人賢士自許的精神象徵。
古人欣賞永恒甯靜和萬古不易的自然,正如重陽賞菊,更着重于菊之精神,菊花是清絕傲雪、高潔剛強的化身,與梅、蘭、竹并列“四君子”,是仁人賢士自許的精神象徵。
《百花花貴圖》系列多次着墨于菊,正是基于傳統文化悟道,在靜穆和空寂中享受生命,并以其溫潤之風骨賦予有緣人富貴吉祥平安喜樂的精神家園。
百花花貴圖卷二
《百花畫貴圖》系列藝術品,以豔麗的色彩和百花盛開的景象,傳遞“花開富貴”的傳統寓意,烘托出該作品“吉祥富貴”的主旨。同時,還涵蓋了“百花皆貴、衆人平等”、“健康長壽”、“純真喜悅”等豐富的美好傳統寓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