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代著名詩人,與杜甫合稱“二杜”(杜甫是大杜,他是小杜),與李商隐合稱“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
杜牧(水粉畫)
杜牧的詩歌和散文很多,但最流行的一首無疑是《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對比杜牧其他的詩作,這首詩意境深遠,在讀者面前展現出一幅生動形象的山林秋色圖。紅葉、白雲、山路、人家,巧妙地連在一起,和諧統一,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尤其是最後一句“霜葉紅于二月花”,畫龍點睛:在夕陽餘晖下,層林盡染,楓葉流丹,滿山雲錦,彩霞絢爛。深秋的楓葉比春天的紅花都要燦爛。
《山行》的意境水彩畫
因此,《山行》被選入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多年。
杜牧的詩雖多,精彩的也不在少數,但能适合少年兒童閱讀的還真不多!描寫成年人靡靡之音的肯定不行。描寫生活磨難、官員勾心鬥角的也不行。因此,描寫山林秋景的《山行》能入選小學教科書,也就不難理解了。
杜牧的《清明》
當然他還有一首詩比《山行》的名氣還大,那就是能與張繼的《楓橋夜泊》齊名的脍炙人口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與牧童
但《山行》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中的“坐愛”一詞,近年來在網絡上被一些無聊的、别有用心的人的歪曲解讀,弄得不倫不類的,簡直就是侮辱聖賢,糟蹋唐詩,實在是無聊至極。就像餘秀華解讀王之渙的《登鹳雀樓》一樣讓人感覺惡心。
這裡的“斜”注音為“xie”,第二句為“生處”
但是,這首詩幾十年來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1、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中的“斜”,讀“xia”,我記得清清楚楚,當初老師教我們學習這首詩時,特意強調“斜”讀“xía”,是為了與下面的“家”和“花”押韻。但是近年來,語言專家和教科書中又強調,“斜”讀“xíe”,表示山路是蜿蜒曲折、斜着盤旋而上,深入到深山密林之中。讀“xíe”更能體現出詩的意境,更符合整首詩的主題思想和韻味。
這個版本裡為“白雲深處”
2、“白雲生處有人家”這句中的“生處”,我記得也很清楚,當時課本中是“白雲深處有人家”,而不是“生處”。而現在的課本中,确實是變成了“白雲生處”。當然也有一些教科書中是“白雲深處”這個版本的。
杜牧畫像
那麼,原文是怎樣的呢?“生處”和“深處”哪個更好呢?
這裡的斜讀“xia”
這個問題有争論,且争論不休,莫衷一是。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以統一。
白雲深處,是指深山中的幾戶人家坐落于白雲盡頭,隐隐約約,被雲霧缭繞,若隐若現,是一種空間上的描寫;而白雲生處,則是一種時間上的描寫。黃昏或清晨時,山巒間升起淡淡的雲霧,幾戶人家的房舍籠罩于深山之中。這裡的“白雲”,指的是山中一早一晚的雲霧。“生”指誕生,也就是雲霧誕生的地方,隐約可見幾戶人家。
杜牧停下車觀賞深山秋景
那麼原作者杜牧用的是“生處”還是“深處”呢?
在杜牧的作品集《樊川文集》中,用的就是“生處”!現代文人覺得“生處”比較别扭,不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也不是一個标準的動詞,比較生僻,于是就改成了“深處”。但是近年來在一些報刊、雜志上又改回了最初時的版本,于是“深處”又變成了“生處”。但明代高棅所編的《唐詩品彙》與《禦定全唐詩》裡,收錄的是“深處”;在清代陳夢雷編撰的《古今圖書積塵》中,也是收錄的“深處”。而在清代紀曉岚所編撰的《四庫全書》中,因無法确定哪個更好,幹脆将兩種版本都收錄其中。
這裡的斜,讀“xia”
在七、八十年代,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确用的是“深處”,用了很多年。教育部重編的94版國語辭典裡引用的也是“深”字,但後來人教版的教材中都改回了“生”字。中華書局2008年出版的《杜牧集系年校注》裡,用的也是“生”。
白雲深處與白雲生處
其實,“深”和“生”都沒錯,都能表達出該詩的意境,隻是韻味稍有不同而已。按理來說,兩種都可以使用,沒有誰對誰錯。作為現代白話文,“深處”用得更廣泛、直白與通俗易懂一些,而“生處”是古代人的用詞,顯得有些生僻。
杜牧
那麼現代人就可以随便改動古代詩人的大作嗎?
答案是肯定的!其實我們經常朗讀背誦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很多都是經現代人修改、潤色過的,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一些詩作。這是因為語言、文字曆經幾千年的發展,已經與古代有很大的不同,包括字意、字形、詞意等,古代常用的一些詞語,現代基本上被舍棄或改動。古詩經過修改,比原來更加順口,意境也更加優美、深遠,也許隻改動一個字,會起到撥雲見日般的效果。
這裡标注為生處也作深處
所以,《山行》中的石徑斜(xia)不錯,石徑斜(xie)也對,都是古詩流傳、發展中的因時、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後的結果。而“白雲深處”和“白雲生處”也都沒有問題,都沒錯。當然,這種變故既不能怪作者,也不能怪當初教學的老師,更不能怪修改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