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屠格涅夫卓越的俄羅斯作家

屠格涅夫卓越的俄羅斯作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0 14:09:41

 屠格涅夫(1818—1883),以豐富的著作構築了獨具魅力的藝術世界,為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屠格涅夫誕辰20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被稱為“唯美作家”

  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教授王立業表示,屠格涅夫是一位偉大作家。但有别于思想家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不同于哲學家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是藝術家作家,“美是藝術”是其審美主張,留下了不朽的美學經典。當下俄羅斯學界越來越多的人稱其為“唯美作家”。屠格涅夫以深含詩意的心理描寫、幽雅婉麗的景物描寫、細膩抒情的愛情描寫以及純淨優美的俄羅斯文學語言和詩化叙事手段,滋養與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學後繼者,奠基了20世紀俄羅斯“抒情現實主義一派文學”(作家自稱“詩意現實主義”),為自己赢得了世界性文學聲譽。

屠格涅夫卓越的俄羅斯作家(抒情現實主義的屠格涅夫)1

  王立業同時提出,我們不能忽視屠格涅夫的思想觀點。屠格涅夫反映社會需求、傳達政治思想的長篇小說,在特定時期具有巨大的社會意義,為推動曆史進程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品頗受中國讀者熱愛

  屠格涅夫的作品影響了中國文學、文化乃至社會進程,他對魯迅、郁達夫、巴金等數代中國作家的創作都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魯迅先生曾說屠氏是被譯得最多的外國作家;巴金深受屠格涅夫影響并翻譯過其多部作品,并說:“中國讀者熱愛屠格涅夫。”

  早在1903年,屠格涅夫的名字就出現在中國。但其作品真正進入中國是在1915年。他的作品最早被譯成中文的是《菜湯》《乞丐》等4首散文詩,随後是一批言情中短篇小說。其長篇小說被翻譯成中文則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1921年,沈穎翻譯的《前夜》出版,次年耿濟之所譯的《父與子》面世,随後其他長篇小說也接二連三地被翻譯成中文。20世紀40年代,巴金等翻譯的六卷本作品集和李南嶽翻譯的散文詩集也分别出版。截至1949年,屠格涅夫的六部長篇小說就出現了21個漢譯本,包括《獵人筆記》在内的中小篇幅的作品漢譯本難計其量。這種翻譯盛況,為此後屠格涅夫作品在中國的傳播和讀者群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對于屠格涅夫在中國擁有許多讀者的原因,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朱憲生分析,他的作品準确而敏銳地反映和表現了時代、社會的重大問題,熱情贊頌了進步知識青年,對人情的書寫也淋漓盡緻。除了他作品中含有的進步思想外,受歡迎的原因顯然還與他作品高度的藝術感染力、高超的藝術技巧、精美的語言和獨創性的文體有密切的關系,即與他的創作藝術有密切關系。

  汕頭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蔡偉清介紹,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學者的屠格涅夫研究的特色之一是比較方法的廣泛使用,即将屠格涅夫與中國作家作比較,不僅看到屠格涅夫對中國作家的影響,同時也注意到中國作家創作中所體現出來的獨創性。

  拓寬屠格涅夫研究空間

  目前,我國的屠格涅夫研究相對蕭條。有學者認為,屠格涅夫作品的文化内涵豐富,忽視這樣一位不朽的經典作家是我們的損失。屠格涅夫研究并沒有到窮盡的地步,還大有可為。今天,我們必須跳出時代局限,在新視角下開展屠格涅夫研究。

  王立業表示,整體審視屠格涅夫的文學世界,應該說屠格涅夫的第一文學身份是中短篇小說家,而非長篇小說家。如果說屠格涅夫長篇小說着力于思想傳遞,中短篇小說則工于藝術營造。可以說,藝術家作家屠格涅夫的文學成就主要在于他的中短篇小說,而非長篇小說。屠格涅夫的“詩意現實主義”外延意義十分廣大,因此,今後的屠格涅夫研究中,學者可以深入細緻探讨其“神秘小說”,挖掘他作品中的美學特征,進一步研究其藝術語言。同時,俄羅斯的屠格涅夫研究優秀成果尚需進一步引進,當前我國對屠格涅夫與俄羅斯小說家比較研究尚存很大空間。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春海

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