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今歲月奇談

古今歲月奇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3 04:32:43

2018年3月,香港中心藝術博覽會上,一本巨大的中文書吸引到美國CNN(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的眼光。他形容這本書展開猶如一把“手風琴”,書頁在風中的顫動好似“被賦予了生命”,而這一切讓閱讀變得“立體化”。

這件形式奇特的裝置藝術品便是由青年藝術家張曉棟設計制作的新插圖版《紅樓夢》。該書的外形之所以引人矚目,是因為他在借用了一項在中國已失傳百餘年的古籍裝幀術——龍鱗裝。

古今歲月奇談(風物志千古龍鱗裝)1

青年藝術家張曉棟作品,龍鱗裝《金剛經》

這是一種外面看上去是卷軸,裡面卻是一片片單頁的古怪裝幀式樣。其中,單頁依次錯開,整齊地粘在長卷上,看上去“鱗次相積”,所以被後世稱為“龍鱗裝”。

故宮博物院研究院的資深研究員單嘉玖認為這種裝幀方法始于1400年前的初唐,絕于明末清初。而古籍對它最早的記載,則和一位女子相關聯。

這名女子叫吳彩銮,傳說是位風流仙女。

古今歲月奇談(風物志千古龍鱗裝)2

吳彩鸾抄《唐韻》。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風華絕代的女“書記”

“唐女仙吳彩鸾,于洪州紫極宮寫《唐韻》,今有寫韻軒,人盡知之。”

清王士禛《居易錄》

吳彩鸾于唐天寶至大和年間(742年-835年),在江西一帶活動,也有一說稱她來自四川成都。

大和年間的某次中秋節“舞會”上,彩鸾遇見了窮書生文蕭,一見傾心。她引誘文蕭至深山寓所。事迹敗露後,彩鸾被天庭懲罰下凡10年,遂嫁給文蕭為妻。

文蕭無以為生,彩鸾便以抄寫書籍為業,貼補家用。傳說彩鸾一日可以寫十幾萬字,她的一部小楷韻書可以賣5000千錢。韻書即按自字的音韻編排的古代字典。這是準備科舉的學子們必需的工具書,極具市場價值。

不過,晚唐貨币流通不穩定,這些錢很快就被兩口子用完。彩鸾便抄書再賣。由于她的抄本既精且快,在當時大為流行。

仙人的傳說難以考證,但現實中确實有以吳彩銮署名的抄本流傳至今。也有學者認為,唐朝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女職業抄書匠,書法極好,後來被人神化了。

古今歲月奇談(風物志千古龍鱗裝)3

畫家華三川工筆《彩鸾跨虎》。

從旋風裝到龍鱗裝

宋元明幾代文人都很推崇吳彩銮的抄本,同時他們還常常提到她的抄本有個特别樣式,甚至稱之為裝潢絕技,這就是“葉子式”又稱“旋風裝”。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稱唐人藏書大部分是卷軸,但是“凡……有備檢者,卷軸難數,不宜卷舒,故以葉子寫之,如吳彩銮《唐韻》……”。

唐代冊式裝幀還未出現,書籍以卷軸為主。卷軸便于攜帶,但閱讀不易。這對于需要來回翻閱的書籍,如經書、字典等來說,非常緻命。于是用一個卷軸,集合多張葉子(書頁)的裝幀方法“旋風裝”誕生了。

古今歲月奇談(風物志千古龍鱗裝)4

“旋風裝”在唐朝盛極一時,卻沒能流傳下來。在敦煌遺書發現之前,世間竟無一件藏品,使得其形式一度成為學界争論的焦點。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圖書館古善本專家李緻忠對故宮藏唐代吳彩鸾《刊謬補缺切韻》(下稱故宮《切韻》)進行研究後認為,該書裝幀方法便是古時所稱“旋風裝”。

不過,在李緻忠認定故宮《切韻》樣式為“旋風裝”之前,它有個更為響亮的稱呼:“龍鱗裝”。

風物志丨千古“龍鱗裝”(二):故宮《切韻》舉世無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