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21日電 (崔鐘文)近年來,每當秋收過後,在田間地頭,人們總能看見農民焚燒農作物稭稈的情景。遠遠望去,濃煙滾滾,空氣中充滿了刺鼻的煙塵味道。那麼,農民在秋收過後為什麼要将農作物稭稈進行焚燒呢?稭稈焚燒會對環境造成哪些危害?人們如何科學地處理稭稈?帶着這樣的疑問,人民網科普中國采訪了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請他來談一談稭稈焚燒。
新疆塔裡木:300萬畝棉花稭稈均還田,變廢為寶促增收(于飛 張華敏/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
對于稭稈焚燒現象産生的原因,彭應登表示,人們之所以要對稭稈進行焚燒,一方面是因為稭稈在燃燒後會産生鉀肥,鉀肥是有機肥料的一種,它能夠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的抗寒、抗病能力,從而提高農業産量;另一方面,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于柴草的需求日益下降,稭稈也就隻能焚燒處理了。另外,彭應登還表示,對于農民來說,秋收後處理遺留的農作物稭稈,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焚燒,一來可以減輕工作量,二來可以降低農業運輸成本。
稭稈焚燒雖然不會破壞土壤,但卻會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彭應登指出,首先稭稈焚燒帶來的直接危害是産生大量煙塵、降低能見度,這也是霧霾産生的原因之一;其次,稭稈焚燒還會産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氣态污染,不僅使空氣質量迅速下降,還會影響人的身體健康。據《中國環境報》報道,研究發現,在焚燒稭稈高發期出現的嚴重污染天氣中,焚燒稭稈帶來的污染物對霧霾的貢獻率可能高達20%左右。
既然稭稈焚燒會對環境及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那麼如何科學地處理稭稈呢?彭應登表示,首先,稭稈可以粉碎後還田,将秋收後遺留的農作物稭稈做粉碎處理,然後直接填埋在農田裡,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焚燒帶來的危害,同時又可以達到稭稈轉化為有機肥料的目的,但是此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北方,冬季較為寒冷,若稭稈埋得不夠深,可能不容易轉化為有機肥料;其次,稭稈可以用來制作建材或用于造紙;最後,稭稈還可以用做生物燃料,比如利用稭稈制取沼氣,用來做飯、照明等。
受訪專家: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
本文由複旦大學博士生導師、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副主任阚海東進行科學性把關,目前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與健康(空氣污染、全球氣候變化)、環境流行病學、健康風險評估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