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了一本如何學外語的書。
書名叫作《如何科學學外語》副标題是:語言習得的真相與方法。是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科普名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本書?
。。。。。。
打開百度APP看高清圖片
今天和大家聊聊學外語的那些事,
我是個理科生,對文科不是很敏感,尤其是語言,天生感覺就比較差;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學外語不堪回首的一些經曆;
但是為了理解地球另一半真實發生的事情,還是要把外語這塊骨頭啃下來。
外語是許多學生心中的一座大山,很多人因為要考試而不得不學,他們在離開學校後,很快就忘記了自己當初為了考試學習的外語。
當然,也有一些語言愛好者,在學外語的過程中發現了樂趣,甚至學會了許多種語言。
還有一些人,工作中雖然用不上外語,但是喜歡某個國家的文化,想要去某個國家旅行,想和外國人直接交流,他們也是語言學習者。
但是各種媒體上,有層出不窮的不同外語學習法:有推薦強制記憶單詞的,有隻對話不教語法的,到底哪一種符合人類大腦學習外語的規律?
對于不知道該用哪種方法的學習者來說,這本書解讀了人類掌握母語以及外語的原理,并歸納出科學的外語學習方法。
看完這本書(圍繞聽和說展開),我有一種強烈的寫讀後感的沖動,和大家一起獨立思考,慢慢一起變富!
背景
本書作者是白井恭弘,他是日本一位著名的語言學家,也是一名認知科學教授,參與了劍橋大學《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教材編寫。
這本書告訴我們,能不能學好一門外語,除了科學的學習方法,也跟你的母語是什麼,你要學什麼外語,甚至跟你初次接觸這門外語的年齡都有關系 。
第二語言習得,簡單理解就是“學外語”的意思,可能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就是指學英語。第二語言習得是一門交叉學科,結合語言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領域。
第二語言習得這個學科很年輕,誕生于二十世紀60年代末。當前的外語教學和學習的科學依據,都來自這門學科的研究成果。
正文
從兩部分為大家分享這本書的感悟:
1、為什麼外語這麼難學,我們學習外語主要有哪些障礙?
2、如何克服這些障礙,用最前沿的外語學習方法,更科學地學習外語?
一,為什麼外語這麼難學,我們學習外語主要有哪些障礙?
1、母語的習得,增大了我們學外語的難度。我們的母語水平越高,就越難以學習外語。——這點身有體會!
2、嬰兒的語音習得能力是極其強大的,如果在嬰兒時期更多接觸外語,就會不喪失對外語語音的敏感。——很多小孩錯失了這個機會!
3、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作為學習者的學習模式不同,學習模式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水平和意願。——因材施教!(基于前兩點的原因)
4、通過實驗我們知道學得越早就說得越好不一定對,隻能說明越沉浸在語言和文化環境中,學習的水平越高,意願就越強。——正确的方法很重要。
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用最前沿的外語學習方法,更科學地學習外語?
1、越沉浸在外語文化環境,越讓人想學習外語、提高外語水平。
2、身為一個語言學習者,要确定自己的學習動機。
學習外語,有兩種動機,
“融合型動機”——發自内心的喜歡去學習;
“工具型動機”——因為某種目的去學習;
3、沒有機會跟别人用外語進行交流的時候,可以把聽外語和看外語變成自己的日常習慣。
4、與外語高手随時請教,制造環境,你隻需要先學會這幾句話,用外語怎麼說:
請說慢一點。
那個(東西)是什麼?
這個(東西)怎麼說?
我不太懂,請再說一遍。
也是可以提高外語水平的落地方法哦。
總結(附思維導圖)
習得母語的過程,就是取舍選擇的過程,當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在大腦發展的黃金時間,形成了一個語言過濾器。
這個過濾器讓我們更好地學習母語,自然也就建立起了學習外語的屏障。
盡管年齡會影響語言學習能力,但學習模式才是真正重要的影響因素。越沉浸在外語文化環境,越讓人想學習外語、提高外語水平。
學習外語的動機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工具型動機,一種是融入型動機。工具型學得更快,融入型學得更好。
但是長遠看來,學習一門語言仍然需要融合型動機,也就是需要喜愛這門外語和它代表的文化。
《如何科學學外語》思維導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