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輕度脂肪肝可由很多原因引起,如肥胖,飲酒,糖尿病,藥物中毒,高脂血症或者肝炎等,也有可能是近期生活方式或飲食習慣突然改變引起。大部分患者患輕—中度脂肪肝時往往無任何症狀,或隻偶爾感到肝區不适,查體隻是見肝功能有輕度異常,因此難以引起重視,從而忽略了治療。但若不及時防治,疾病發展會導緻肝細胞的再生障礙和壞死,進而形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因此對于脂肪肝,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
艾灸:幫肝髒“減肥”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細胞内過度沉積所引起的病症,一般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酒精性脂肪肝與酗酒有關,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與肥胖或其他脂代謝異常有關。單純的脂肪肝多無明顯症狀,但若不加以防治,可進一步引起脂肪性肝炎,導緻脂肪性肝纖維化、脂肪性肝硬化。艾灸可以改善肝髒脂肪的浸潤程度,對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較好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輕、中度脂肪肝患者。
選穴與治療
1.灸雙側肝俞、章門穴
正坐或俯卧位取穴,回旋灸或用溫灸器灸至局部熱感明顯時改用溫和灸,以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無灼痛為度。
【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章門】位于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
2.灸中脘穴
正坐或仰卧位取穴,溫和灸,以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無灼痛為度。
【中脘】位于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3.灸雙側足三裡穴
仰卧位取穴,溫和灸,以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無灼痛為度。
【足三裡】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
專家點評:肝俞穴是肝經的背俞穴,章門穴是膽經的募穴,肝膽經是相表裡的兩條經脈,兩者配伍可以起到舒肝利膽作用,能有效幫助肝髒代謝多餘的脂肪。中脘穴是胃經的募穴,足三裡是胃經的合穴,兩者配伍使用可以增強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調節血脂代謝。
小提示:及時發現脂肪肝
建議定期體檢,如果在查體時發現肝功能指标(轉氨酶,白蛋白,堿性磷酸酶等)異常,并伴有:
1.食欲不振、乏力、肝區悶脹不适或疼痛。
2.惡心嘔吐,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狀。
3.觸診時發現肝髒腫大。
則考慮為脂肪肝,應于執業醫師處接受進一步診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