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

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8:19:13

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上海浦東地鐵龍陽路基地承擔着地鐵2号線和7号線保障服務,每天地鐵列車都在這裡出庫入庫就在這裡,還隐藏着一座“發電廠”登上車庫屋頂,相當于五六個足球場大小的地方幾乎鋪滿了太陽能闆,源源不斷為地鐵列車提供清潔綠電,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向碳中和沖刺的新能源)1

碳中和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機遇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

上海浦東地鐵龍陽路基地承擔着地鐵2号線和7号線保障服務,每天地鐵列車都在這裡出庫入庫。就在這裡,還隐藏着一座“發電廠”。登上車庫屋頂,相當于五六個足球場大小的地方幾乎鋪滿了太陽能闆,源源不斷為地鐵列車提供清潔綠電。

龍陽路基地光伏發電項目于2019年底并網發電,年均發電量約340萬度,可供8節編組的一輛2号線列車跑20萬公裡,相當于節約标準煤約1200噸、減排二氧化碳3390噸。

2020年12月12日,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将達到12億千瓦以上。龍陽路基地等光伏項目,正助力新能源向碳中和的目标沖刺。

光伏度電成本已接近燃煤電價

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發布的《中國2030年前碳達峰研究》報告,2019年我國能源活動碳排放約98億噸,約占全社會碳排放比重的87%。從能源品種看,燃煤發電和供熱排放占能源活動碳排放的44%,煤炭終端燃燒排放占35%,石油、天然氣排放分别占15%、6%。

“人類活動導緻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消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鄒才能說,發展新能源、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構建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是降低碳排放、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之一。

新能源是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加以開發利用,接替傳統能源的非化石無碳、可再生清潔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核能、新材料儲能等。鄒才能說,随着新能源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 、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技術不斷進步,新能源産業處于突破期,逐漸進入黃金發展期。

據統計,2019年以來,新能源平均發電成本已低于燃氣發電成本,但總體水平較煤發電仍高出16%。不過,随着光伏發電技術成本快速下降,我國很多地區的大型光伏電站度電成本已接近甚至低于當地燃煤标杆電價。

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作為全球光伏制造和應用第一大國,我國在光伏發電方面更具成本優勢。“目前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項目約有三分之二已實現平價上網,預計到2021年将全部實現平價上網。”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新能源技術成熟度決定了碳中和進程的快慢。3月17日,華為發布了“智能光伏未來十大趨勢”,提出面向2025年,光伏發展的全面數字化、AI增效、虛拟電站、綜合智慧能源等發展趨勢。比如上海龍陽路基地光伏發電項目通過采用華為光伏逆變器,将通信信息技術與光伏相融合,相比傳統解決方案,發電量提升2%以上、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總體度電成本可降低6%。

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說,這對儲能産業來講是曆史性機遇,即将迎來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黃金期。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人大代表也提出了與儲能相關的建議。全國人大代表、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說,與傳統能源相比,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不穩定,具有波動性、間歇性和随機性等特性,如果配置智慧型儲能設備,形成發、儲、用一體化的清潔供電系統,可幫助可再生能源平滑出力,“削峰填谷”改善電力質量。

技術創新是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的重要手段,我國部分龍頭企業已經把5G、AI、雲等新技術與光伏進行深度融合。華為副總裁、華為數字能源産品線總裁周桃園表示,光儲一體化發展将加速碳中和。在未來,光伏平價将走向光儲平價,傳統儲能必然走向智能儲能。

“推動儲能應用和裝備制造業協同發展,創新發展。”張天任建議,集中攻克制約儲能技術應用與發展的規模、效率、成本、壽命、安全性等方面的瓶頸技術問題,形成系統、完整的技術布局,形成新的具有核心競争力的産業鍊;推動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等與可再生能源、儲能領域融合等。(李 禾)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