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7歲的妍妍(化名)在家人陪伴下準備出院。當妍妍媽媽看到化驗單上“腦脊液常規檢查”的“白細胞計數”為6.0時,終于放下心來。妍妍媽媽說:“孩子剛住院,病情最嚴重時,‘白細胞計數’達到125.0,正常人的參考值是0~8.0。當時,我們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
兒童腦炎高發
7月23日,因為頭痛伴發熱2天,嘔吐1天,妍妍住進濟南市中心醫院兒科神經病區。“雖說醫生在辦理入院的病曆上寫的是‘頭痛原因待查,病毒性腦炎?’但我們心裡已經感覺到,孩子就是得了腦炎。因為孩子精神狀态特别不好,和在病區住院的好幾個确診了腦炎的孩子,症狀都差不多。”妍妍家人坦言。
“自7月份以來,随着氣溫的升高,我們收治的病毒性腦(膜)炎患兒呈現出一個小高峰。目前正在住院治療的腦炎小朋友還有7名,這狀況近乎年年如此。”兒童神經病區主任趙紅洋介紹說,當孩子短時間内集中出現發熱、精神不振、頭痛不止、噴射性嘔吐這四大症狀時,就要高度警惕,尤其是無特殊原因的持續性精神不振(或性情改變/抽搐),這很可能不是普通感冒,而必需進一步排除腦炎,越快越好。
對于“腦炎”二字,幾乎所有患兒家長都感到可怕,甚至有一位家長在看到孩子病曆上的“腦膜炎”三個字時,失聲痛哭起來。對此,兒科醫務人員表示,病毒性腦(膜)炎并沒有那麼可怕,大部分患兒預後良好,除去少數特殊病毒(單純疱疹病毒、EV-71、乙腦病毒等)引發的腦幹腦炎等腦部損傷,留下癫痫、智障等神經後遺症的可能性很小。
八成由腸道病毒引起
“這段時間,寶寶一直在家避暑,又沒外出接觸易感人群,為何會得腦炎?”一名5歲患兒的家長拿到“腦脊液常規檢查”的化驗單後,看着腦炎的診斷結果,十分不解。而且,還有家長困惑:我對孩子的飲食很講究,輕易不與外人接觸,怎麼會得腦炎?
面對衆多患兒家長類似的疑問,趙紅洋解釋說,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認識誤區,誤以為孩子躲在家中,甚至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就不會生病。“其實,病從口入是最基本的常識。小孩子的抵抗力本來就因為暑熱而降低,在這個時候再吃一些冷飲,或不幹淨的生冷、涼拌食品,甚至是未熟的食品,或不注意手衛生,往往就為生病埋下了種子。病毒從腸道進入血液,突破血腦屏障,進入顱内,從而導緻臨床症狀出現。”
據趙紅洋介紹,這個季節,80%以上的兒童腦炎都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腸道病毒數十種,它們都是從入口食物中繁衍而來的,但也有一個共同弱點就是遇高溫而失去生命力。因此,防範孩子被腸道病毒傳播腦炎的最有效措施,就是讓孩子遠離生、冷、未熟食品,吃熟食、注意手衛生。”
記者 劉慶英 通訊員 趙梅 關天星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編輯 張蕾 實習生 尚凡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