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秋節

中秋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31:04

中秋節?走月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着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鱿生《海陬冶遊錄》)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中秋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習俗(中秋節習俗有哪些)1

中秋節

走月。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着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鱿生《海陬冶遊錄》)。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至今,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态。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文字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追月也是中秋一習俗,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曆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雲:“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舊時東莞有些婦女相信“月老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時,在月下焚香燃燭,乞求月老為其撮合。相傳中秋之夜,靜沐月光,可使婦女懷孕。在一些地區,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婦女便走出家門,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貴子,謂之“照月”。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轼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征。月餅象征着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