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

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21:42:37

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象腳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廣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民族舞蹈它有獨舞、對舞、群舞等多種表演形式,可在多種場合表演或自娛表演目的在于祭祀神靈、驅災避邪、慶賀豐年象腳鼓舞不僅流傳于國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還傳播到東南亞許多國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傣族古文化的見證)1

傣族孔雀舞詳細描寫

象腳鼓舞是傣族流行最廣泛、表演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傳統民族舞蹈。它有獨舞、對舞、群舞等多種表演形式,可在多種場合表演或自娛。表演目的在于祭祀神靈、驅災避邪、慶賀豐年。象腳鼓舞不僅流傳于國内的傣族、德昂族、景頗族、阿昌族等少數民族,還傳播到東南亞許多國家。

傣族象腳鼓舞起源于古代遊獵時期,在傣泐文未發明和應用之前,是傣族先民情感表達與交流的常用方式,即使在傣文産生、應用之後,也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農耕社會後,人們在傳授農耕生産技能的同時,也把象腳鼓舞的技藝一代一代承襲下來,其佼佼者與章哈(歌手)一樣,深受人們的歡迎和尊重,都是傣族古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明朝人錢古訓寫的《百夷傳》一書記載:傣族“以羊皮為三、五長鼓,以手拍之”。這裡說的“三、五長鼓”指的正是象腳鼓,其長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見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經有了象腳鼓。

象腳鼓是傣族标志性的打擊樂器。傣族象腳鼓舞的表演可分兩種類型:一是擊鼓而舞,傣語稱為“協光”,其中包含有單人舞、雙人舞、對舞、群舞等形式;二是跟鼓而舞,傣語稱為“嘎光”。“嘎光”中的“三道彎”源于早期人類采摘樹上果實的動作,後成為傣族及南亞、東南亞國家許多民族特有的舞蹈造型。象腳鼓舞表演中,舞者的手臂要做出後輪翻腕、向前掏轉的動作,這是傣族先民從背籮裡取種、撒種的形象反映,表明當時傣族社會已進入農耕時代。傣族象腳鼓舞表演時,舞者以左肩背鼓、鼓面對前、鼓尾向下,以右手擊鼓為主,左手配合,一般用拳、掌、指敲打鼓面,有時也用肘、膝、腳跟、腳趾等敲打,手敲鼓,膝即彎曲,擡手肘即站立。步伐有前點半步蹲、後點半步蹲、踏步全蹲、八字步半蹲,還有悠腿、擡腿、踢腳、吸腿跳等動作。根據鼓的長、中、小形狀有三種跳法:長象腳鼓舞、中象腳鼓舞、小象腳鼓舞。

象腳鼓舞曆史悠久、節奏明快、富于變化,極富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2006年被雲南省政府列入雲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08年被國務院列入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關于象腳鼓的來曆,在傣族民間流傳着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說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區年年洪水為患,人們難以安居樂業,後來才知道,是一條蛟龍作孽。大家都恨死了這條蛟龍,有一個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為民除害。他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終于殺死了蛟龍。在慶祝勝利的時候,人們為了表示對孽龍的憎恨,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剝下蛟龍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腳,作成了象腳鼓。從此,象腳鼓的咚咚聲,響徹傣家村寨,表達出傣族人民的歡樂心情。因此,每當象腳鼓敲響之時,男女老幼都歡快地跳起舞來。

為了使鼓音圓潤柔和延長,打鼓前須在鼓面上粘用糯米揉搓過的飯團。長象腳鼓、小象腳鼓和個别地區的中象腳鼓粘核桃大的一團于鼓面中心,大多數中象腳鼓則粘直徑約七厘米的一圓圈。此外,為了美化和加大鼓尾擺動幅度,有的中象腳鼓尾上裝飾着一簇簇的孔雀羽毛。

在西雙版納,每年的傣曆新年節,傣家人都要敲響象腳鼓,跳起象腳鼓舞,歡度自己民族的盛大節日,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來源:西雙版納新聞網 記者:夏文燕

原标題:傣族古文化的見證 ——漫話傣族象腳鼓舞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字丹瑤

審核:祝小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