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向默克爾遞交了任期結束通知,标志着默克爾正式卸任德國總理職務。
俗話說“人走茶涼”,但對于默克爾而言,茶涼是不存在的,因為茶杯早就摔成齑粉了。
1、不靠譜的繼承者
默克爾的離任,對德國乃至歐盟而言,都意味着一個時代的正式落幕,作為一個時代的締造者,默克爾勵精圖治16年,帶領德國重回歐盟之巅,可謂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所以當離職的那一刻到來,默克爾首先是長舒一口氣,自己也終于可以在安享晚年的同時,看着自己締造的美好局面天長地久了。
但朔爾茨用實際行動告訴默克爾,您想多了。從朔爾茨從默克爾手中接過德國總理權杖的那一刻開始,本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宗旨,朔爾茨前後奔走、上蹿下跳。然而很快朔爾茨就發現,自己成了執意修改BUG的新手程序員,讓正常運行的德國程序瞬間癱瘓。
眼看新官上任三把火,自己火燒屁股加眉毛,朔爾茨再也忍不了了。畢竟這個德國老漢的字典裡面從來沒有“蕭規曹随”這個詞,更沒有“我不行”的選項,他要努力,要奮起,要長江後浪推前浪,要帶領德國在第一的道路上再創佳績。
于是随着俄烏對抗一聲炮響,朔爾茨帶領德國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兒響叮當之勢沖上戰場。
還記得那是在23年前的1999年,當歐元橫空出世,美元霸權深受沖擊,美國迅速挑起科索沃戰争,确保歐洲資本外流美國,歐元成為一個笑話。
而今,歐洲戰火又起,背後依然是美國帶隊。在明顯是拉歐盟尤其是德國下水的情況下,不論戰争的最後結局如何,隻要歐盟追随,就已經貼上了失敗的标簽。
2、力不從心的歐盟
俗話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面對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挖坑下套,如果歐盟次次配合,甚至沉浸式體驗冤大頭的感覺,那麼歐盟損失的就不是肉疼肝顫的真金白銀,而是國際社會看二傻子一樣的熾烈目光。
對此,朔爾茨雖然外号“機器”,但絕不會無動于衷,畢竟自己的老臉雖然和頭發一樣早就不知所蹤,但德國作為歐盟領袖,帶頭犯二實在太過分。
但問題是,朔爾茨想要獨立自主不上美國賊船,但身體卻早已情不自禁地跪在美國面前,嘴巴更是不由自主地哼起了《征服》。
德國和歐盟之所以如此反常,根本原因在于這就是二戰後美歐關系的日常。話說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帷幕後,美國為了消化二戰“爆兵”庫存,壓制西歐各國的無産階級運動,抵禦蘇聯氣勢洶洶的“鋼鐵洪流”,在1947年抛出了“馬歇爾計劃”。
通過大規模的貸款和經濟援助,西歐各國在經濟迅速複興的同時,順便成為美國主導的國際市場的一部分。
為了強化西歐各國對美國的向心力,美國在1949年主導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從而在軍事和經濟上與西歐深度綁定,西歐的一舉一動,都盡在美國的掌握之中,數十萬歐洲駐軍更是美國遙控西歐的傳感器和信号站。
為避免徹底淪為美國的殖民地,成為美蘇之間的夾心餅幹,西歐痛定思痛,以德法和解為起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經濟一體化運動。
因為美蘇争霸的曆史大背景,所以美國對西歐經濟的一體化默許甚至支持,西歐一體化規模和水平也不斷提升。
但随着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國就感覺歐盟有些不對勁。畢竟歐盟認為,沒有了蘇聯與美國的對抗,歐盟将在世界地緣政治的真空中大舉東擴,并看到脫離美國自立門戶的曙光。
但問題是,歐盟東擴,北約也在一路向東,而且勢頭比歐盟還要猛,這就讓歐盟的努力顯得越來越被動。畢竟,每多一個東歐成員,就等于在歐盟内部多一個特洛伊木馬。等到俄羅斯之外的東歐國家都被北約收入麾下,歐盟也就成了四處漏風的破布爛紗,
更可怕的是,除了“越東擴越被動”的尴尬局面,美國還不時發動諸如科索沃戰争、希臘債務危機、克裡米亞危機等事件,确保歐盟城門失火、疲于奔命。
尤其是希臘債務危機向中東的蔓延,引爆了“茉莉花革命”等顔色革命浪潮,催生的數百萬難民又成為歐盟的不可觸摸之痛。而難民危機也直接推動了英國的光速逃離,随後“英國脫歐”成為讓歐盟和英國都痛不欲生的悲劇,脫歐後的英國又與美國父子情深,再度讓隔海相望的歐盟噩夢纏身。
所以,朔爾茨想要擺脫美國的意志完全可以,隻要自己能承受不住當場去世的結果就行。雖然追随美國投身烏克蘭戰場最終也難逃死無葬身之地的尴尬命運。但早死不如晚死,好死不如賴活着,德國和其它歐盟國家都想多活幾天。
3、苦口婆心的警世箴言
默克爾都無語了,因為朔爾茨領導的德國為了苟活竟然如此掉份兒。對比自己“在位”時德國在歐盟高山仰止的地位以及在國際社會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默克爾對朔爾茨160天敗光自己16年成就的操作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憂慮。
畢竟,俄烏對抗了大半年,“出師不利”的俄羅斯都已經宣布使用核武器了。雖然俄羅斯和美國在白令海峽隔海相望,但作為一個自古以來核心都在東歐的大國,俄羅斯的雷霆之怒首先會讓歐盟殃及池魚,美國則可以在大洋彼岸悠閑地看戲。
所以,無官一身輕的默克爾感覺自己肩上負擔千鈞重,并不得不路見不平一聲吼了。
事實上早在9月21日普京下達“部分動員”令時,默克爾就在9月28日發表了一次講話,呼籲國際社會嚴肅對待普京的講話,畢竟默克爾注意到,普京表示俄羅斯會使用所有武器裝備和一切軍事力量捍衛俄羅斯的利益,而所有武器裝備當然包括毀天滅地的核武器。
而今僅僅過了10天,默克爾再度呼籲國際社會要認真對待俄羅斯的講話,不要将其視作虛張聲勢,在處理烏克蘭問題時,應着眼于現在和未來。
末了,默克爾還表示:隻有在俄羅斯的參與下,歐洲才會出現持久和平。
此言一出,可謂振聾發聩,因為“歐洲不能沒有俄羅斯”是美國和歐盟都心知肚明卻根本不願意承認更不願意去努力的事實。
而默克爾之所以有如此高屋建瓴的認知,除了“旁觀者清”的客觀條件,根本原因在于默克爾作為來自東德的領導人,能講一口流利的俄語,這與長期在東德為克格勃工作且能說一口流利德語的普京天然親近。
事實上兩人的私交也确實很好,俄羅斯是默克爾16年執政期間出訪最多的國家,普京也是默克爾會晤最多的外國領導人。在默克爾的努力下,北溪管道陸續建成,鞏固了德國在歐盟能源一哥的地位,緩和了與俄羅斯的關系,德國也由此走上歐盟巅峰。
所以,作為比其它歐盟人更了解普京的人,默克爾的苦口相勸絕不是為了刷存在感,而且帶着深深憂慮的警世箴言。
畢竟地球人都知道,歐盟參與俄烏對抗,從一開始就是損人不利己的科技與狠活。而今一丁點兒好處撈不到也就罷了,還把自己的命給搭進去了,默克爾堅信士可殺不可辱,歐盟可以被搞死,但絕不能被笑死。趁普京還沒有按下核按鈕,為了活下去趕緊見好就收吧!
4、無力回天的尴尬局面
那麼,歐盟能在個核彈開遍烏克蘭之前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嗎?靜夜史認為它們當然想,但也就是想想。
因為澤連斯基說話了,他說北約應該先發制人,将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危險想法扼殺在搖籃之中。
然後,面對炮灰的殷切厚望,歐盟頭上光芒萬丈,感覺心裡暖洋洋,并在默克爾苦口呼籲後馬不停蹄地批準了對俄羅斯的第8輪制裁方案,具體來說就是給俄羅斯的石油出口限價。
然後,歐佩克 對外宣稱,從11月開始将會将日産量減少200萬桶原油,公然挑釁美國權威,更讓歐盟的制裁出師未捷身先死,尚未展開就成笑柄。畢竟俄羅斯不僅天然氣漲了,石油也要節節攀升,歐盟本就捉襟見肘的能源供應更加雪上加霜。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雖然北溪管道被炸依然是各說各話的羅生門,但美國無疑嫌疑最大。因為他幾乎斷絕了俄羅斯與歐盟的能源外交渠道,進一步将歐盟綁上了美國的戰車,也就等于斬斷了歐盟的所有退路。
所以,默克爾也許德高望重,但改變不了歐盟追随美國自戕的腳步,而這個為了生存飲鸩止渴的歐盟,其分崩離析甚至死無葬身之地隻是時間問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