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帝”終于被找到了!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位于西安白鹿原的江村大墓,正是漢文帝的魂歸之所霸陵。
原來江村大墓才是漢文帝的”霸陵“
說起漢文帝,這位西漢極其低調的皇帝,是由于一起意外的政治事件才當上了皇帝。公元前180年,呂後死。太尉周勃和陳平等大臣即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當時的代王劉桓入京為帝,這就是漢文帝。漢文帝在位期間的作為,簡而言之就是“以文治天下”。他的政績可以貼上六個标簽,那就是“輕賦稅”、“薄徭役”、“廢肉刑”,“崇尚節儉”、“休養生息”和“與民休息”,而這一切的核心就是“無為而治”。
漢文帝劉恒執行的”無為而治“開創了政通人和的”文景之治“
在發現漢文帝“霸陵”的過程中,有四個有趣之處:第一,考古工作者被一個“僞專家”所蒙蔽,走了五十多年的彎路,被騙了半個多世紀。這個人就是元代的地方志專家、儒學教授駱天骧。他做了一本史書叫《類編長安志》,明确記載漢文帝的霸陵就在西安白鹿原的鳳凰嘴下。因為他本身就是長安世家,世代居住于此,所以曆朝曆代對他的長安方志都深信不疑,比如在明清時期,由朝廷主持對漢文帝祭奠的地點都是鳳凰嘴。結果考古專家們把鳳凰嘴翻了個底朝天也沒發現任何陵墓。
2001年設立的霸陵地标,現在看來是立早了
第二,考古人員能發現霸陵的位置,非常偶然。江村大墓上面沒有高大的封土,所以不論是在地面平視,還是無人機俯瞰,都看不出這裡有墓。2002年,江村發生了盜墓案,很多文物被盜出土,而其中有六件西漢的黑陶俑流入美國索斯比拍賣市場。
出現在美國索斯比拍賣會上的西漢黑陶俑
考古部門經過調查才知道文物是來自白鹿原的江村,經過勘探,這才發現了江村大墓。當時大墓上有兩個盜洞挖得非常乍眼,在麥田裡沒有麥子的時候,即使是在衛星圖片上都能看得到。
江村大墓的衛星俯瞰圖
第三,幸運盲盒的抽取不影響考古工作者持之以恒辛勞的光輝。江村大墓是擁有四座墓道的“亞 ”字型大墓,按規制隻有皇帝和皇後才能享有。而地面上沒有封土,這又正好符合《史記》中對霸陵的記載。但至于墓主人到底是誰,因為沒有實證還不能定論。
霸陵出土的官署青銅印章
考古隊員在大墓外圍的一圈,發現了數枚“中騎千人”、“中司空印”之類的官署機構的印章,這似乎驗證,墓主人就是這些官僚機構的領導人。後來專家們注意到,大墓和窦皇後陵距離很近。最後又幸運地發現了一座夯土牆,這座土牆居然把窦皇後陵和江村大墓圍在了一起。同茔異穴,這關系不說也清楚了吧!
江村大墓和窦皇後陵竟然出現在一個墓園中,關系不說自明
第四,這次出土的陶俑和以往漢墓出土的陪葬俑都不太一樣。不但個個都是漂亮的彩繪,而且還是裸體。它們密密麻麻地鋪滿了四十多米長的外藏坑,不僅在造型上栩栩如生,畫工上也是技高一籌,比起馬王堆那些陰森恐怖的陪葬木偶,要可愛一萬倍。至于它們為何“赤膊上陣”,還不得而知。
細節刻畫的栩栩如生的霸陵陶俑
漢文帝霸陵的發現,對人們來說是期待多于驚喜。随着考古發掘的深入,我們希望能夠揭開三個謎底:第一,漢文帝執行的是“休養生息、與民休息”的國策,他崇尚節儉,本人更是身體力行。據史書記載,漢文帝平日龍袍打補丁、草鞋穿上殿,已經節儉到“吝啬”和“摳門”的程度,而他在生前就下诏要求“薄葬”,把陵墓修在邊遠的白鹿原上,“不起墳丘,墓中多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
霸陵出土的西漢銅錢,很多都是成貫出現
然而,事實是否如此?随着考古的深入,這個謎底一定會揭開。不過,從目前隻挖掘了一小部分,就出土彩繪陶俑一千多件,金、銀、銅、鐵和陶器三千多件來看,危險。而且霸陵與漢高祖的長陵、漢景帝的陽陵以及奢侈的漢武帝茂陵規模相當,這到底算不算薄葬呢?也許,更多的考古證據,會挖出一個”沽名釣譽“的劉恒或一本”塗脂抹粉“的《史記》。
薄太後墓出土有草原風格的金器
第二,史書上記載,漢文帝實行的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這和他的孫子、漢武帝劉徹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完全不同。那麼在考古挖掘過程中,是否能找到漢文帝道家治國的證據?不過,從目前已經發掘的情況看,霸陵裡出現了宮廷和官署建築的雙重格局,而外圍的一百多個葬坑都毫無例外地對着帝陵,這是以皇帝為中心做的向心式布局,這說明西漢在文帝時就已經非常重視尊卑和等級,儒家思想在當時就已打下牢固的基礎。
葬坑裡層層疊疊堆積如山的彩繪裸俑
随着霸陵考古的深入,相信會有更多的西漢未解之謎在這裡找到答案。埋進去的曆史,挖出來的真相,持續揭秘古墓,若喜歡,請您關注點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