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還五湯,是中醫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的一個經典名方,具有補氣、活血、祛瘀的作用。創立這首名方的,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王清任,他在臨床應用該方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所以把它記錄在了自己的醫學專著《醫林改錯》當中,成為後世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的一個常用方子。經過衆多中醫學家的臨床應用,現在發現補陽還五湯不僅在治療中風偏癱後遺症方面效果好,用于治療其他疾病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認識補陽還五湯
補陽還五湯組成:黃芪、當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
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黃芪,為君藥。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脾益肺的作用,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促進氣血的化生,使脾胃的運化能力加強,生成的精氣增加。而且黃芪還能補肺,可以增強肺的治節之力,通過肺的治節之力,讓精氣輸送全身。
因為創立本方的王清任認為,中風之後的偏癱症狀,是因為身體精氣虧虛,氣血血瘀,瘀血阻滞經絡所緻,所以使用大劑量的黃芪來補氣;
當歸尾,為臣藥,當歸尾,也就是當歸較細的那一側,叫做尾部,中醫認為當歸尾活血作用更強,同時還能夠補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作用;川芎能夠行氣活血,桃仁、紅花能夠活血化瘀,四者為佐藥,以增強當歸尾活血的作用。
地龍也是佐藥,善于活血通絡,能夠有助于将黃芪的氣向全身經絡散布,同時也有助于消除阻塞經絡的瘀血。
總之,補陽還五湯,所針對的是中風之後,氣虛血瘀,瘀阻經絡,肢體癱瘓的病症。
異病同治——補陽還五湯還可用于這8種病的治療
在中醫理論中,并不是說一個方子隻能治療一種病。中醫臨床處方用藥,主要在于辨證論治。所謂辨證論治,即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将患者的臨床症狀、體征等,概括總結為一個證型。中醫認為,證型基本一緻,即可用同一個方子加減予以治療。所以補陽還五湯,作為治療氣虛血瘀證的代表性處方,臨床上凡是氣虛血瘀的,都可以應用補陽還五湯加減,進行治療。
而且臨床應用發現,補陽還五湯用于治療冠心病、腦損傷後遺症、小兒麻痹後遺症、面神經麻痹導緻的面癱、高血壓肺心病、腦動脈硬化、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等,辨證屬于氣虛血瘀證者,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要強調的一點,就是一定是辨證論治這些疾病,而不是說這些疾病就一定能夠使用補陽還五湯來進行治療。需要臨床中醫師根據患者的症狀等,進行辨證後,确定是否屬于氣虛血瘀證。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