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是落水警情高發期,廣州哪些地方落水警情多發,面對落水,如何正确施救、自救?10日上午,“平安廣州 微友進警營”系列活動走進廣州水警,微友們和水警蜀黍們來了一場親密接觸,現場學習安全知識。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兒童溺水警情已有明顯下降,青少年兒童溺水,很少發生在珠江主航道,多發生在城郊結合部的河湧、郊區的山塘水庫等。警方提醒,家長應該加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看護,不要讓小朋友在沒有防護設施的江河、湖泊等水域遊玩嬉戲,防止意外發生。
▌水警:非專業人員切勿輕易涉水救助落水者
微友們在水警蜀黍的幫助下,現場試穿潛水裝備,秒變水警“蛙人”。下水前,每名潛水員身上的全套設備加起來就有40多公斤重,幾乎相當于一個成年人的體重。
随後,微友們登上了停靠在珠江邊的“羊城号”水警指揮船。“溺水意外往往發生在非正規的遊泳水域,所以遊泳一定要到正規的泳場”。在羊城号船艙裡,水警蜀黍現場傳授防範溺水的安全知識。
“要記住,岸上救援優于水上救援、裝備救援優于徒手救援、團隊救援優于單獨救援。”蜀黍強調,非專業人員絕對不能輕易涉水救助落水者,還在現場演示了利用“空瓶塞包”自制簡易浮具的方法。
▌7月份接報落水警情20宗,兒童落水警情下降明顯
據介紹,近幾年,廣州水警每年接報落水警情約300宗左右,每年暑假期間是落水警情高發期。
由于近幾年廣州市公安部門以及教育部門在暑假前加大了防溺水的宣傳教育,“這兩年兒童溺水的警情比前幾年有明顯下降”,今年7月份接報落水警情20宗,水警救起群衆12人,也有部分是被他人救起後自行上岸離開。
據統計,廣州水警2016年救起落水者79人,2017年救起82人,除去誤報警和群衆被他人救起自行上岸等情況,在實際的落水警情中,水警救助的成功率達到70%以上。
▌溺水現年輕化趨勢,多因壓力或感情問題輕生
水上分局民警介紹,前幾年溺水的情況多為年齡較大、身體有疾病的中老年人,野泳時因體力不支、身體出現突發狀況而遇險。而近兩三年則出現溺水年輕化的趨勢,比如大學生、剛入職的年輕人,因承受壓力大或因感情問題輕生而溺水。
落水警情多發的區域主要集中于珠江前航道的沿江路、濱江路、獵德大橋到白鵝潭附近水域,因為酒吧、KTV較為集中,再加上市民晚上江邊散步也較為集中。
此外,還有海印公園親水平台、沿江路的江灣橋到解放橋一帶、廣州塔新碼頭附近水域也是落水警情的多發地點。
▌野泳:多發生在山塘水庫
青少年兒童溺水,很少發生在珠江主航道,多發生在城郊結合部的河湧、郊區的山塘水庫等。
水上分局民警介紹,珠江野泳溺水的警情相對較少,去年7月有一個70多歲阿伯在白鵝潭水域野泳時因腿部抽筋遇溺,後被水警救起。
“野泳溺水多集中在白雲、從化、花都等城郊結合部的山塘水庫”,民警說,主要是暑假期間,孩子(多為中學生以下)放假後,家長由于外出工作讓小孩自己在家裡玩,孩子約上小夥伴一起相約去野泳,在玩水過程中,一旦發現有人溺水,同伴去施救時由于方法不得當,“下去拉一把”,結果導緻溺水事故,甚至出現多人溺亡的慘劇。
【小朋友發現有人溺水該如何施救?】
第一時間報警
民警說,正确方法是第一時間報警,或者找附近的其他大人來施救,不建議小朋友獨自下水施救。同時,在附近找竹竿、繩索、木闆、木棍等其他漂浮物遞進去,讓同伴接住拉上來,為救援力量赢得施救時間。
此外,泳池、海邊溺水事件每年也時有發生,水警提醒如果家長帶兒童去遊玩時,一定要看護好小孩,不要讓小孩離開自己的視線。比如在泳池,一旦發現處于不正常的狀态,比如很久都不露頭,就要馬上施救。
【如何正确施救?】
可自制簡易浮具抛給落水者
據介紹,目前珠江兩岸都配有救生圈等救生設施,如果市民附近有救生圈先抛救生圈給落水者。民警提醒,抛救生圈時不建議直接抛到落水者的頭上,可能會砸到落水者,如果水流平靜,應抛到落水者的身旁,如果水流較急,則抛到落水者的上遊地方。
如果暫時沒有找到救生圈,市民可以利用随身攜帶的包包或者袋子自制一個簡易的浮具。比如,将包包清空後,塞進一些空瓶子(用過的礦泉水瓶即可),然後将拉鍊拉上,形成一個簡易的浮具抛給落水者。
【落水後如何自救呢?】
雙手抱胸變“大冬瓜”
首先是不能特别慌張、特别慌亂的去掙紮,因為越掙紮沉入的速度越快,所以不能作過多無謂的掙紮,而是讓自己冷靜下來。
然後做一個“水母漂”的動作:兩隻手伸出來抱在胸前,蜷縮身體,讓自己變成一個“大冬瓜”狀态,當你感覺自己的後背漸漸露出水面時,雙手慢慢張開迅速下壓水面,同時擡頭用嘴巴吸氣,然後重複這個動作,一直持續到有救援人員到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棟 通訊員 周麗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邱偉榮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李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