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江西,一戶普通人家的中年男人忽然收到了一條手機短信,内容是:
“爸,我現在在北京過得挺好的,不用挂念我”。
這個男人叫楊崇生,短信明顯是他的兒子楊仁榮發來的,但卻用的是一個陌生号碼,雖然他話是這樣說的,可楊崇生卻感到非常不安,他隐隐覺得有什麼事要發生了。
于是他當即回撥了電話,對機主說要求兒子來接聽,對方讓他等一等,然後又忽然說楊仁榮不在,接着便挂掉了電話。
在之後的許多年裡,這個電話一直處于關機狀态,而同樣的,楊仁榮也再沒有出現過,他的父母家人幾乎找遍了整個北京,仍然不見蹤影。
但故事的主角楊仁榮卻并非遊手好閑、四處浪蕩的人,恰恰相反,他當年曾是老家縣城的高考狀元,以很高的成績被被首都的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錄取。
這樣一個人為什麼會忽然失蹤?導緻他離開的原因是什麼?他的人生中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楊仁榮,江西省撫州市宜黃縣棠陰鎮人,父母都是老實勤懇的農民,家裡一共兩個孩子,除了他本來還有一個妹妹,但在六歲的時候不幸早夭了,于是他便成為了家中的獨生子,也是唯一的希望寄托。
所以父母即便非常貧窮,也會全力以赴地花錢供楊仁榮上學讀書,他們打心眼裡希望這個孩子能夠有出息,幫助家裡擺脫祖祖輩輩的農民身份。
而楊仁榮也非常懂事和争氣,加上他在學習上确實有些天賦,從小到大都是班裡的尖子生,是遠近聞名的“别人家的孩子”。
按楊仁榮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覺得“讀書實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理科的成績格外突出,所以在課業之外,他還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數學、物理競賽,并且每次都能拿下非常好的成績。
一直以來,所有的老師都對這個優秀的孩子贊不絕口,而他的父母,楊崇生和吳細女兩人更是把他當作了最大的驕傲和依靠,因為楊家的祠堂也在當地,而根據規矩,隻有能考上大學的後輩才能把證書放進去,以示光宗耀祖。
而當時楊家的其他孩子,最高學曆也隻有高中,像楊仁榮這樣出色,别的不說,考上大學簡直是已經注定的事情了。
就在這樣的矚目和期待中,楊仁榮很快便高中畢業,在2003年的時候終于迎來了自己的高考,考試結束後,也沒有什麼馬失前蹄——他以570多分的高分一舉拿下了全縣的理科狀元,被北京航天航空大學飛行設計專業錄取。
成績一出來後,全村都轟動了,對于這個偏僻落後的山莊來說,這可謂是絕無僅有的盛事,人人都覺得面子上有光,以前村裡當然也出過大學生,但那都是一些專科或是不太好的本科生,哪裡能像楊仁榮這樣出彩。
楊崇生高興地合不攏嘴,這個被生活壓得擡不起頭的男人直接賣掉了家裡耕地的老牛,在村頭擺起了十幾桌謝師宴,村長帶着村民們敲鑼打鼓放鞭炮,那真是要多熱鬧有多熱鬧。
但實際上唯一迷茫的人卻正是被鮮花掌聲包圍着的楊仁榮。因為他對自己的這個成績不滿意,因為這個成績不能去清華,而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是國内頂尖的,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
可他最後在志願裡填報的“飛行設計專業”,其實他根本都不知道這個專業到底是學什麼的,隻是聽别人說出來好找工作。
楊仁榮沒有什麼選擇,他不能強硬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因為畢竟他是家裡唯一的希望,以後畢業出來肯定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那些父母的希望、旁人的贊許、吹捧,無不是壓在他肩頭的重擔,他想要說出來,可是看到周圍的情況,實在沒辦法開口。
于是等到夏天結束,茫然的楊仁榮便背着行李踏上了去往首都的火車,新鮮的學校、新鮮的同學的确為他帶來了一些振奮的感覺,他想要好好讀書報答父母報效社會。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自己竟然對學習開始感到了壓力,這倒并不是因為他沒有潛力,而是學習的方向問題。
楊仁榮一直以來最喜歡的就是物理,這是一門讓他感到癡迷的學科,而現在的飛行設計卻要讓他整天倒騰零件、畫設計圖紙,枯燥無聊且乏味。
原本他抱着“試試吧,或許也感興趣呢”的态度來到這裡,現在卻發現這些東西遠不如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理論知識讓他喜愛。
于是他想到了換專業,這并不是什麼難事,但當他咨詢父母的意見時,卻遇到了巨大的阻礙,這對目不識丁的夫妻完全不懂其中的門道,隻覺得讀得好好的書為什麼要換什麼專業呢,還是一貫地督促他要好好學習。
他在學校中因為性格也沒有什麼朋友,對于物理的追求讓他顯得很不合群,周圍沒有人能理解他,當他津津樂道于宇宙的變化時,别人隻會說一句:“還不如去KTV唱歌呢”,這種和别人溝通上的完全失敗讓他逐漸陷入了崩潰。
楊仁榮崩潰的過程是漫長的,一開始他逼着自己去做去學,後來實在難以承受折磨,平時上課開小差、不聽講,課後更是不翻課本,到了考試的時候憑借着自己紮實的底子,隻要沖刺一下還是能過關。
而到了後來,随着專業知識學得越來越深,楊仁榮也開始感到吃力了,畢竟他一直都是敷衍的狀态,所以開始出現挂科的現象,這種現象對他造成了更大的打擊。
以前别說挂科,自己的分數都是遠遠高出及格線的,一路走來的順風順水讓他保持着脆弱的自尊,因為他實在不能成為一個所謂的“壞學生”。
這樣的生活楊仁榮堅持了四年,直到畢業前夕的大考中,楊仁榮又挂了一門課,這本不是什麼大事,但這門課竟然是他曾經最鐘愛的物理。
如同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楊仁榮這次沒有補考。
當時校領導和他談過心,隻要補考了就肯定給他通過,然後就能順利畢業了,可是他沒有,他選擇了放棄畢業,隻帶着肄業證離開了這所學習。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能不能畢業與我何幹,我知道我可以,但那沒有意義。”
走出校園後,便要進入社會了,那麼首要面臨的就是找工作的問題,楊仁榮别無他法,隻好假借考研的名義讓父親打來了五千塊錢先過渡一下。
可問題在于,沒有畢業證的他,即便是到處求職,也沒有人願意要他,他在北京連一個栖身之地都沒有,隻能到處晃蕩,做着一些最普通辛苦的工作。
而這一切楊仁榮的父母都一無所知,他們隻陸續聽說兒子在保險公司上班、在大銀行上班、在國家單位上班,可是仿佛兜兜轉轉始終不穩定。
可是結果自愛2008年,楊崇生的侄子打聽到楊仁榮根本沒有任何工作。
過了不久,楊崇生又接到了很多家銀行的催款電話,經過核實後,楊仁榮也承認都是自己借的,大為震驚的夫妻二人先是努力換完了這筆債務,然後趕緊前往北京找到了兒子,不但發現他和三個人擠在一個髒亂差的出租屋,何止是沒有工作,連大學都沒有畢業。
可即便是這種情況下,楊崇生仍然态度十分過激,他直接和兒子大吵了一架,此時的楊仁榮态度已經十分強硬,他說自己已經成年,不需要别人管教,老父親則直言道:“如果你想讓我們好,就去工作,要是你想讓我們,就......”
面對這樣赤裸裸的威脅,楊仁榮失語了,他沉默了半天,然後點了點頭,答應了父母,保證自己會踏踏實實地找一份工作。
楊崇聖便帶着妻子回到了老家,可誰也沒想到這會是最後一次見面,就在一年後的某一天,他忽然收到了兒子發來的一條短信,便是開頭的那一幕場景。
随後的日子裡,楊崇生托侄子去找、自己親自去北京找、找遍了大街小巷、貼遍了尋人啟事、報警讓警方找......可是楊仁榮根本不見一點蹤影,仿佛從此人間蒸發了一般。
楊家夫妻始終不肯放棄希望,他們每年隻要聽到一點有關兒子的消息都會馬上前去,周圍朋友、親人、公安的人脈關系都用盡了,可是時間一點點過去,一個大活人始終也沒有出現。
一晃竟然就過去了整整九年,當楊家夫妻心中的希望已經逐漸磨滅的時候,兒子沒有出現,但一個更大的噩耗卻傳來了——吳細女忽然病倒,經過醫院的檢查後确診為子宮梭形細胞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的一種,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她的生命長則一年,短則幾個月。
在垂危之際,這位母親甚至拒絕治療,而她唯一的心願就是能再親眼看到兒子,周圍的親戚朋友看到她這樣都于心不忍。
經過商議後,他們決定通過媒體來反映,很快他們便聯系上了記者,在電視上、網絡上、報刊上都出現了消息,也被熱心的網友們廣為傳播。
沒想到不久之後,消失近十年的楊仁榮竟然真的出現在了老家的醫院,他跪倒在母親的病床前泣不成聲,也坦白了這些年自己的真實經曆。
在離開北京以後,他去了西安,不願意回家是因為自己不敢回,不能以這樣的面貌去見當初的那幫父老鄉親,但沒有大學畢業證的他又能幹什麼呢?
所以在這九年當中,楊仁榮什麼工作都做過,在酒吧做服務員、在牆上貼小廣告、在工地上做苦力、在餐廳當服務員。
不論如何,都是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唯一一次賺的比較多是在短信群做業務,半個月就賺了好幾萬,但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違法的,負責人直接被警方帶走了,他們也都吓得跑掉了。
于是在外輾轉了好些年,楊仁榮始終沒法實現“衣錦還鄉”的願望,他心裡自然是有愧疚的,所以更加不敢回去面對父母,直到在電視上無意看到了家人播出的消息,聽聞母親已經病重,這才不得不立刻趕回江西。
他的事情一傳開後,當地人無不唏噓感歎,當初那麼一個風光的高考狀元怎麼會淪落到如今這步田地,但對于楊仁榮來說,家庭和環境确實給了他很大限制,加上人生中許多重大選擇上的錯誤,這一切可以說是必然。
但無論如何,這個四口之家如今終于破鏡重圓,楊仁榮的母親也鼓起希望表示願意積極治療,父母都說隻要孩子回來就好,楊仁榮也已經看開了,想要陪伴兩位老人度過餘下的日子,也不失為一種圓滿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