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營口日報
“健康飲食 低糖少鹽”,在這個提倡養生的時代,這句話似乎成為人們心中的養生金句。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因此,不少市民在選購食品時,往往會對“鈉”存在抵觸心理,并且以口味判斷是否含有鈉成分。殊不知,所有包裝食品,都含有鈉成分。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包裝食品配料表都可以見到“鈉”的身影,其中一些吃起來不鹹甚至有些微甜的食品,鈉含量值并不低。
醬菜調味品是“主戰場”
記者走進一家大型超市,在餅幹、薯片、面包、幹果、醬菜、調味品、方便速食……所有包裝食品營養成分表中,都看到了“鈉”的身影,有些食品的鈉含量甚至并不低。食品營養成分表均以100克為單位,計量營養素參考值,标注内容包括:能量、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鈉。一袋500克餅幹,鈉含量450毫克,占營養素參考值23%;一盒620克薯片,鈉含量780毫克,占營養素參考值39%;一盒130克酸辣粉絲,鈉含量2180毫克,占營養素參考值109%……
這些食品中,醬菜和調味品稱得上是鈉的“主戰場”。例如,100克榨菜中含有1800毫克鈉,100克醬油中含有6000—8000毫克鈉。據了解,人體一天所需的鈉離子含量在2000—2500毫克之間。如此看來,100克榨菜的鈉含量已超過每日鈉攝取量的70%。烹饪菜肴時,雖然隻是添加少量醬油,但通過其含有的鈉成分,便可知曉醬油屬于典型的“重口味”。
酸甜食品含有“隐形鈉”
不少市民下意識認為,鹹味食品的鈉含量較高,為避免攝入過多,轉而選擇酸甜口味食品。其實,鈉并不僅僅存在于鹹味食品,很多吃起來或喝起來酸甜口味的食品,同樣含有一定鈉成分,隻不過,它們被隐藏在其它口味之下。
記者走訪發現,水果幹、乳制品、果蔬汁、茶飲料等口味偏酸甜性食品中同樣含有鈉。例如,某品牌芒果幹100克含有50毫克鈉,占營養素參考值3%;某品牌老酸奶100克含有60毫克鈉,占營養素參考值3%;某品牌青綠茶100毫升含有13毫克鈉,占營養素參考值1%。400毫克鈉可換算成1克食鹽,這些含有“隐形鈉”的食品攝入較多,會造成鈉超标。
為什麼鈉無處不在?據了解,天然食品裡都含有鈉。鈉是很多動植物的必需元素之一,它存在于各種各樣的食品之中,鹽是人體攝入鈉的最主要來源。一般來說,無鹹味食品較比有鹹味食品的鈉含量低一些,動物性食品的鈉含量較比植物性食品的多一些。
鈉加糖延長食品“壽命”
既然攝入高鈉食品會對人體健康産生影響,為什麼衆多生産廠家依然熱衷在食品中添加鈉呢?記者了解到,數年前,一些生産廠家曾經嘗試過減少鈉含量,使用其它調味品代替,卻制作不出原來的口味,一些低鈉食品因口味清淡而無人問津。
目前,國内對食品中鈉含量并無具體标準。為延長食品“壽命”,遏制細菌繁殖,一些生産廠家在食品中加入較多分量的鈉,如此生産出來的食品口味偏鹹,生産廠家會再加入大量的糖。糖不僅能減輕鹹味,還有助于食品防腐。對廣大市民而言,一些口味較重的食品,加入糖便可輕松吃掉,在不知不覺中攝入大量鈉。
鈉攝入過多會導緻胃病、腎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鈉攝取量為2000毫克。記者提示,選購食品時,不要被标簽迷惑。有些食品成分沒有明确标注“鈉”,但其很可能含有鈉成分,隻是表述方法存在差異,例如,海藻酸鈉、碳酸氫鈉、檸檬酸鈉、氫氧化鈉、亞硫酸鈉、抗壞血酸鈉等。不要隻是單純尋找“鹽”“鈉”等字樣。
本報記者 王瑞晗 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