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32:29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1

文|馬本周

Beats耳機是年輕人心目中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

但産品成功的背後卻有一個傷感的事實

做音響的魔聲公司為兩位音樂大亨做了嫁衣

如今走在大街上,你總能在一群打扮時尚的年輕人的身上見到一款印有“b”字Logo的耳機,它就是Beats。這款耳機在年輕人心中俨然是時尚和地位的代名詞,許多人哪怕不聽音樂,也要把Beats挂在脖子上。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2

Beats耳機的成功無需多言,但大家可能都不知道,在Beats的成功背後,是4個男人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一段科技行業曆史上最糟糕的交易。

雖說是4個人,實際上是分屬于2大陣營:一邊是一對父子,專業做音響設備的;一邊是唱片公司的老闆和歌手,名副其實的音樂大亨。

故事的開始還是得從這對做音響設備的父子說起,父親叫諾爾•李(Noel Lee),兒子叫凱文•李(Kevin Lee),他們的公司就做魔聲(monster)。

用偏執再造商業帝國

諾爾•李一手創建了魔聲公司,這位中文名叫李美聖的67歲老人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曾是民謠搖滾樂團“亞洲木頭”裡的鼓手,也在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擔任多技術員。後來由于輻射損傷了神經,至今仍需要依靠着一輛鍍鉻電動車來行走,但他身上可有着300多項美國及世界專利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3

諾爾•李(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的創業經曆也很傳奇。1979年,他依然辭去政府的工作,一心要搞高保真音響線,因為他覺得“沒有好的音箱線 音樂無法達到它最好的效果”,他堅信真正的樂迷一定願意花更多錢購買可以傳送“更有活力的聲音”的銅質音響線。

于是他在自家的地下室中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他親自嘗試了不同類型的銅線,最終讓他找到了能改善音質的銅線。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4

(圖片來源:資料圖)

諾爾•李曾自嘲自己是在做“什麼病也不治的藥”,因為當時音頻線其實就是一種”看似無用”的奢侈品,世界上隻有數百人需要這種最好的産品,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講,他們根本辨别不出來好産品與壞産品之間的區别。

然而那又怎樣?!魔聲公司就是成功的吸引了一群音樂愛好者來為昂貴的“優質音質”買單。像槍炮與玫瑰樂隊(Guns N'Roses)的吉他手斯拉施(Slash)到滾石樂隊(Rolling Stones)的基斯·理查茲(Keith Richards),最終都成了魔聲音響線的忠實用戶,諾爾•李成功就這樣,一點一點打造着屬于他的商業王國。

落後就會挨打,跨界就是轉機

除了做音頻線,諾爾•李後來又把同樣的戰略運用到了其他的音響裝備上。他把消費者的胃口從10美元一個的插線闆吊到了150美元一個的魔聲電源裝置,把2美元一瓶的清潔噴霧賣到了20美元一瓶,音頻線 各種配件的組合模式讓魔聲公司一度取得了成功。

但成功的産品始終要跟上時代的節奏,在高保真音響時代結束而電視音響設備開始火熱時,面對新的機會這次魔聲明顯反應太慢了,等到魔聲決定進入音響設備市場的時候,市場早已飽和,魔聲損失慘重。

這次嚴重失利并沒有打倒諾爾•李,他立刻轉變思路,“既然電視機音響設備走不通,那就轉攻擊頭戴式耳機。”策略既定,諾爾•李開始設計耳機的原型,并派自己的兒子凱文•李(第二位男主)前往洛杉矶,尋求擁有專利的高質量音頻格式合作。盡管這種音頻格式還從未正式出現過,但這次策略的轉變确實讓魔聲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有時候,事情會以某種特定方式出現,這就是意外新發現的價值。” 凱文•李感有感而發,由于父親的指派,他免不了要跟各類藝人打交道,也意外的結識了吉米•艾歐文(Jimmy Iovine)和Dr. Dre(剩餘兩位主角)。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5

Dr. Dre和艾歐文(圖片來源:資料圖)

Dr. Dre和艾歐文兩人都是音樂大咖。Dr. Dre是著名的饒舌歌手、頂級音樂制作人,像說唱新貴Eminem,都是由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艾歐文是極具商業頭腦的音樂人,他曾協助布魯斯•斯普林斯汀(Bruce Springsteen)和50 Cent,8 Mile策劃唱片,後來還當上了唱片公司Interscope的董事長。

這兩人除了做唱片之外,其實很早就希望搞一些其他賺錢的東西,而與凱文•李相遇給了兩人一個新思路——做音響設備賺錢。

雖然雙方都有了合作意向,但跨界合作就像一場婚姻,雙方需不斷的磨合,特别是行業所限認知上的差異。

在Beats的這次合作中,雙方起先最大的分歧點在于魔聲希望做的是高端耳機,而Dr. Dre和艾歐文則由于不了解行情,還糾結于為何不做音響的問題,當然更不要說搞懂為什麼魔音要用耳機來取代音響。

每一個對商業有興趣的人都明白利益是最大的原動力,即便有分歧在利益面前也很容易克服。

對于魔聲公司來說,雙方達成合作,就可以利用Dr. Dre和艾歐文兩人在娛樂和體育界積攢的人脈和影響力,讓産品快速打開知名度,将魔聲打造成為一家主流公司。

而Dr. Dre和艾歐文一方,其實不用付出什麼成本,就可以輕松的将影響力變現。所以追求利益的一緻性讓雙方最終克服了很多分歧,最終走到了一起。

急功近利是商業的大忌

商業是很殘酷的事情,任何得意忘形都是最危險的信号。事實上,在雙方達成合作前,凱文•李就把這個道理忘得幹淨。其實凱文•李早早就他還背着父親,動用數百萬美元的資金,秘密開始研發魔聲Beats耳機,在沒有簽署任何合作協議之前,還在工程和營銷方面花了150多萬美元。

凱文•李玩完全玩過了頭,他的任性造成公司積攢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庫存,他坦誠“那時,我們并不知道要生産什麼,産品價格的是多少,成本是多少。”由于前面的急功近利,凱文•李把自己被逼到了無法回還的死角,假若雙方無法成合作協議,他所要面對的将是财務和家庭關系兩方面的自我毀滅。

因此,他想盡一切辦法來嘗試達成促成合作,甚至妥協到:魔音所開發的所有東西,他們的所有權都屬于艾歐文和Dr. Dre,這其中包括耳機、頭帶、驅動器,還有遙控器。Monster負責整個産品的制造和分銷。最終魔聲公司與Interscope達成交易,成立Beats Electronics公司,并開始生産Beats品牌耳機。

Beats耳機避開了傳統主打“優質音質”的營銷模式,利用跨界優勢,通過與大批音樂人、明星合作,讓他們來為魔Beats耳機做宣傳,把Beats搞成時尚的代名詞。大膽的跨界合作果然發揮了作用,Beats一下子獲得了數億美元收入,嘗到甜頭的魔聲公司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定位,從音響設備制造商轉型到一家時尚公司。魔聲耳機成為了美國街頭巷尾随處可見的品牌。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Beats耳機在推出的前半年,由于很多原因,也是失利的,但雙方都能繼續合作下去,但Beats耳機火爆後,之前隐藏的禍根才真正爆發出來,雙方的嫌隙越發不可彌合。

以Dr. Dre和艾歐文為代表的Beats Electronics開始否認魔聲公司在Beats耳機設計和音頻設計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表示:“我們有自己的工廠,我們控制着一切。耳機音質是由我們來負責,因為我們擁有音頻專利,這絕對是屬于我們的!”甚至認為魔聲公司的貢獻還不如聯邦快遞和富士康。

與之對應,魔聲公司也不甘示弱,諾爾•李公開回應:“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名工程師。毫無疑問,是魔聲設計出他們所需的音質。”并且提供了一些機密設計文件,上面顯示了他們在工業設計和音頻設計方面所做的工作。

魔聲最終還是幫了Dr. Dre和艾歐文做嫁衣,他們在耳機音質方面的所有努力、專利、商标設計以及品牌名都被拿走,Beats Electronics隻拿出一小筆分手費就把魔聲打發了。

再後來的事大家應該也都比較熟悉了:蘋果以 3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Beats Music 以及 Beats Electronics ,Beats 品牌仍将保持獨立,兩名創始人 Jimmy Iovine 和 Dr. Dre 也一同加入蘋果公司。

beats左右耳機怎麼分辨(Beats耳機成功的背後)6

蘋果32億收購Beast(圖片來源:kankannews)

這裡容黑馬哥再扯個閑篇,近期相信大家都關注到蘋果投了滴滴10億美金這件事吧,人家庫克在投資方面确實是老司機,當年蘋果收購Beats是庫克的代表作呢。

其實,這場成功的跨界合作原本是有雙赢的可能,但魔聲在風險控制上顯然失準,核心還是急功近利害了它,Beats耳機的故事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提醒每一個創業者認識到商業的殘酷性,即使面對機遇也應保持足夠的克制和謹慎。

[本文作者馬本州,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衆号(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題圖來自123RF。]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