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财閥如何形成?财閥一般指的就是壟斷資本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融寡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會經常出現一些資本家或者集團來控制衆多的公司、銀行和企業,這就是财閥韓國的财閥主要是由家族成員或者親戚一起管理的經濟團體,控制着多個公司,對韓國的政治以及經濟有着局定性影響,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韓國财閥如何形成?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财閥一般指的就是壟斷資本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融寡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會經常出現一些資本家或者集團來控制衆多的公司、銀行和企業,這就是财閥。韓國的财閥主要是由家族成員或者親戚一起管理的經濟團體,控制着多個公司,對韓國的政治以及經濟有着局定性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時期,資本主義發展到了瘋狂擴張的時期,在歐美一些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形成了财閥,并不斷壯大,随着一戰和二戰的發展,财閥在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是盤根錯節,根深蒂固了。并且随着世界貿易的興起,财閥逐漸控制了跨國公司、多國公司和國際性的集團組織,左右着世界貿易體系的發展。
日本在明治維新到二戰之前的一段時間内就已經形成了三菱、三和、三井、住友、富士等多個财閥,二戰之後,有相繼出現了松下、日立、豐田、本田等新地财閥。随着蘇聯的解體。俄羅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在1996年,俄羅斯的六大新興财團控制着俄羅斯50%的經濟。
而在韓國,興起的财閥主要有三星、LG、SK、現代、韓進、樂天、錦湖、韓華、鬥山、東部、曉星等财閥。财閥會為了保護自身利益或者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會介入到政治的鬥争當中,出現了政府會和企業集團之間相互利用相互合作的情況。韓國的《韓國日報》負責人曾經說過:“财閥是韓國經濟的全部,這不是誇大其詞,财團在韓國的國民經濟重占據的比重和發揮的作用如此之大,甚至可以說,沒有了解韓國的财閥,就不會真正了解韓國的經濟”。
韓國的财閥興起和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重要的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日本殖民時期,這時的韓國乃至朝鮮半島地區都是日本侵略戰争的後勤補給基地,當時朝鮮半島的年輕人會利用戰争時期的各種稀缺物資作為商機,開始經營一些糧食加工。食品、養殖、輕工業、運輸、雜貨以及各種服務行業。這種形式下的經商活動迅速成為了一些人的資本的原始積累,并給有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一些管理的理念,建立了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公司集團,比如“三養公司”和“和信公司”,這些公司就是韓國财閥的雛形。
第二個階段是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當時韓國剛剛成立,總統由親美勢力首領李承晚擔任。這一時期,韓國的經濟發展和戰後重建都受到美國的援助,并且韓國政府也實行了歸屬财産分配和政府特惠政策。在朝鮮戰争停戰之後,韓國的一些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時期,紛紛抱美國的大腿,開始和韓國政界勾結,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和利益。
1947年,美國将日本殖民時期的在韓國的各類企業統統沒收,這些日本企業占據着韓國經濟總值的80%,李承晚政府在美國的幫助之下,将這些企業變賣給了韓國的私人企業主。并且美國還向韓國提供了2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韓國政府将美國援助的物資在市場上公開銷售,将其轉化為政府的财政收入,然後政府将這些收入以商業貸款和投資的方式注入到私人企業,在短時内促進了韓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在農産品技工、輕工業以及不動産、金融等領域迅速形成了壟斷企業,特權财閥集團開始真正形成,這一時期成立的三星、樂喜、大韓電線等都成為為了财閥。
第三個階段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代七十年代,當時在樸正熙政府的統治下,韓國實行經濟優先的政策,重點發展關鍵性産業,因此,樸正熙扶持财閥勢力來幫助政府實現經濟的騰飛。在韓國政府的保護下,韓國财閥迅速膨脹,韓國的經濟産業結構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變,并且在1975年,韓國引進日本的綜合商社制度,出現了企業集團化的現象。形成了号稱韓國五大财閥的“三星”、“現代”、“大宇”、“鮮京”、“韓進”。
第四個階段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亞洲金融危機之前,韓國的财閥勢力發展越來越大,成為主導韓國經濟的重要力量,形成了資本和生産的高度壟斷。1987年,世界五百強企業中韓國企業有13家,世界50強企業中韓國三星和現代位列其中。1993年,韓國的30大财閥的總銷售額為107.2萬億韓元,占韓國國内生産總值113.1萬億韓元的94.8%,由此可以看出,韓國财閥控制着韓國的經濟,一點也不為過。
韓國财閥的經營和管理主要是由創始人的家族勢力進行管理,不許外人插手,韓國的宗族觀念非常強,尤其是勢力比較大的家族,講究門閥,因此在韓國的财閥集團中,集團和家族是無法分割的。并且韓國的财閥具有很強的狹隘性,他們不會和國内的中小企業進行合作,甚至和中小企業之間存在着敵我矛盾,他們不允許任何新興的勢力來撼動他們的壟斷地位。并且韓國的财閥會輕而易舉地通過政府的手來獲得巨額的銀行低息貸款,并且貸款的償還并不是強制性的。
1984年,韓國的三十大财閥集團擁有的銀行貸款是銀行貸款總額的50%,可見,韓國财閥不僅壟斷了韓國的經濟,還壟斷了韓國的銀行。
但是,韓國财閥和政府之間的關系并不是一種堅不可摧的親密戰友關系,而是利益勾結的關系,在必要時,韓國政府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會毫不猶豫的犧牲掉韓國财閥的利益,同樣的,韓國财閥為了能夠保護和擴大自身的利益,會聯起手來控制韓國政府領導人的選舉。
在1945年,韓國李承晚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以“反民族分子特别審理委員會法務委員會”的名義,對當時韓國的七個财閥集團掌門人樸興植、金年洙、方義鍚,申容禹、白落勝。金正鎬等人進行處理,将其列為反民族分子。主要是由于這些财閥在日本殖民時期和日本政府有合作,打擊親日分子,成為李承晚政府樹立威信的政治犧牲品。但是李承晚政府又在美國的援助之下扶持了新的一批财閥集團作為其政治的保障。
在1960年4月19日,韓國發生人民大起義,将李承晚政府推翻之後,成立了過渡政府,過渡政府處于政治目的,和财閥進行勾結,以“用非革命的方式進行革命”的口号對李承晚政府時期的新興财閥進行處理,宣稱其非法斂财。
張勉政府在掌權之後,對韓國的24個财閥的企業進行罰款和追繳稅款總計196億韓元,期限為一周,要求韓國财閥悉數交齊。這項舉措激怒了韓國财閥集團,因此,韓國财閥和韓國政府之間的矛盾爆發,最終在韓國财閥的支持下,1961年5月16日,韓國爆發軍事政變,張勉政府宣告結束,樸正熙成為韓國的新一任總統。
張勉
1980年,韓國金鬥煥政府制定了“關于管制壟斷與公正交易的法律”,此舉看似是限制财閥,實際上是金鬥煥為了公報私仇、中飽私囊,對不願意出錢的财閥進行政治打壓,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鐵打的财閥流水的總統,無論韓國總統怎樣換人,韓國的财閥依然是穩坐泰山,政府怎麼會鬥得過韓國的财閥。從韓國政府和财閥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韓國的的政界和财閥之間的關系似乎并不盡如人意,但是無論兩者之間是合作還是鬥争,損害的都是韓國老百姓的利益,也是妨礙韓國民主化進程的重大阻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