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0 15:19:12

自從國家農業部于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産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将馬鈴薯作為主糧,擴大種植面積,推進産業開發,助力農業種植結構改革。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種植馬鈴薯,但由于薯種選擇不當,栽培技術掌握不好,緻使馬鈴薯産量普遍不高,而馬鈴薯是喜鉀作物,也是忌氯作物,所以在馬鈴薯的種植管理過程中,一定要着重注意這一點,除此之外,怎樣才能種出高質高産的馬鈴薯呢?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1

馬鈴薯的種植季節

1、春播指:2-4月份種植(土壤溫度穩定在5-8℃以上),7-10月份收獲;

2、夏播指:5-7月份種植,10-12月份收獲;

3、秋播指:8-10月份種植(土壤溫度降低穩定到25℃以下),12月-次年1月份收獲;

4、冬播指:11月-次年1月份種植,3-6份收獲。

馬鈴薯播種前的管理技巧

選地

原則要求是不易受旱,遇雨能排,忌用澇窪地。種植馬鈴薯不宜連作,否則病害和蟲害将累積增加,所以不能選用前作物為茄科作物或塊根作物的地塊。馬鈴薯與谷子、麥類、玉米等作物輪作效果較好,與棉花、高粱、大豆等作物輪作效果次之。

選種

薯種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着馬鈴薯的出苗、植株長勢,後期的産量和品質。在選種時選擇薯塊發育飽滿充實、薯面鮮亮光滑、個頭大小均勻的薯塊,除此以外,也要進行切種,遵循“大種巧切塊、小種可直播,薯種切塊宜大不宜小”,薯種的大小單重在30-40g左右,25g的薯種不再使用,50g以上的薯種根據情況進行切塊。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2

在播種前1-2天進行切塊,過早切塊容易導緻薯塊脫水影響發芽出苗;同時要确保每個薯種上有1-2個左右的健壯飽滿芽,同時,把薯塊上的弱芽、小芽、側芽、尾芽等全部去掉;切種時,盡量從頂部豎着切(利用頂端優勢促進發芽出苗)。切塊所用刀具應用高濃度酒精或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殺菌處理。

整地

馬鈴薯的産量多少主要取決于地下莖塊形成的多少和重量,而疏松的根際土壤環境更有利于馬鈴薯的生長發育,所以在種植馬鈴薯前一定要整地。一般土壤深耕的深度在25-30公分左右即可。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3

馬鈴薯的播種密度可以按照大行距60-70公分、小行距20公分、株窩距30-35公分、每畝保苗量4000-5000株左右的方法進行種植。如果采取單行種植模式,可以把行距掌握在60-70公分左右、株窩距離掌握在20-25公分左右即可。

馬鈴薯生長期的管理

早控旺

馬鈴薯在水肥充足的情況下特别容易出現地上莖葉旺長造成的地下部減産的現象,所以應當盡早控旺,“先控後促”。在現蕾前,隻要土壤不幹旱、幼苗不萎蔫,就盡量少澆水或者不澆水;等到馬鈴薯現蕾後再進行澆水追肥。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4

若長勢過旺,可以在現蕾期和開花期之間打藥進行控秧壯棵,比如使用0.15-0.2%的矮壯素噴施1-2次,或者每畝使用15%多效唑40-50克 清水50公斤連噴1-2次, 根據控旺時機效果每隔7-10天噴施1次。

中耕培土

遵循“頭次深,二次淺,三次輕刮臉”的原則,馬鈴薯生長期一般需要進行2-3次培土管理,第一次深中耕淺培土,中耕深度8-10公分左右,培土深度4-5公分左右;第二次淺中耕深培土,中耕深度4-5公分左右,培土深度不小于12公分左右。

摘花蕾

馬鈴薯是不需要進行授粉受精的,所以馬鈴薯開花會大量消耗體内的養分,當田地中三分之一的植株現蕾開花時,我們開始摘除,每隔3天摘一次,一般連續摘3-4次,減少養分的消耗,集中供給地下部膨大和結薯。(不可過早摘除,否則會影響苗株正常生長)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5

澆水

一般情況下,馬鈴薯在出苗到花前應當盡量進行控水蹲苗,以此來促根壯棵,在馬鈴薯進入到顯蕾到初花期時再進行澆水,根據土壤幹旱情況和苗株長勢每隔7-10天澆水1次,澆水一直澆到采收前10天左右時或莖葉停長後為止,以此确保地下薯塊在水分充足的環境中更多的結薯和膨大,此階段田間土壤的濕度控制在70%左右為宜。

養分管理

基肥

每畝地—般可施用農家肥1500~2000kg,尿素2.5~5kg,過磷酸鈣10~15kg,草木灰25~50kg (或磷酸鉀10~20kg)。馬鈴薯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氮、磷、鉀三種養分元素的要求很高,尤其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多,其次是氮肥。一般情況下,氮磷鉀三種元素肥料的施用比例是1:0.8:1.5。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6

在馬鈴薯播種前施用,要将肥料與土壤摻混均勻後施入播種溝或播種穴下方15-20公分的土壤中,肥料與薯種之間保持3-4公分,不要讓肥料直接與薯種接觸。

追肥

馬鈴薯幼苗出齊後就可以結合第一次中耕松土來追施促苗肥,對于長勢較弱的地塊,可以每畝用1000-15公斤的10-15%的稀薄糞水 3-5公斤的尿素追施來促苗促長,糞水可以來淋澆馬鈴薯的根部,尿素可以在播種的行間或壟側進行條施、穴施(尿素不可直接接觸根系),施肥的深度以5-8公分為宜。

馬鈴薯的種植與管理怎樣種高産(種植馬鈴薯這樣做)7

現蕾期,用0.3%的磷酸二氫鉀 0.5%的尿素水(長勢不良的地塊加尿素使用) 50-60公斤的清水(或者按照每畝150-200克磷酸二氫鉀 100-150克尿素 50-60公斤清水的用量使用)的方法連續噴施2-3次,每隔10天左右噴施1次即可。

花蕾期,建議大家使用0.1-0.15%的硫酸鎂、0.1-0.2%的硫酸鋅、0.2-0.3%的硼砂溶液或硼酸對馬鈴薯進行葉面噴施,噴施的次數建議控制在2-3次左右,噴施的間隔期掌握在7-10天左右即可。

結薯期管理最重要的是避免植株徒長,尤其是在塊莖膨大期。此階段對肥水的需求量很高,單純靠根系吸收的養分難以滿足整株馬鈴薯的生長需要,因此應采用0.5%尿素與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進行葉面噴施,以葉面肥的方式進行養分補充,同時應保持土壤含水量在80%左右,以保證植株的良好生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