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陽公是春秋最後一個霸主麼?春秋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因此,有關春秋時代的曆史常常引發争論其原因不隻是由于春秋時代距今時間久遠,給研究增加了難度還由于春秋時代對于中國曆史乃至中華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謂是中華文明曆史的源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魯陽公是春秋最後一個霸主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春秋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因此,有關春秋時代的曆史常常引發争論。其原因不隻是由于春秋時代距今時間久遠,給研究增加了難度。還由于春秋時代對于中國曆史乃至中華文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可謂是中華文明曆史的源頭。
春秋時代的曆史文獻記載并不多,最權威也最古老的當然是孔子所修訂的《春秋》。一直以來,對于《春秋》最大的争議點就是關于它的起始年限。《春秋》記事為什麼要從魯隐公元年開始?是無從考究導緻被迫選擇這個節點開始記錄,還是記錄者有意為之?我們今天就與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們如何界定春秋時代。普遍認為,東周前半期的曆史階段屬于春秋時代。也就是公元前770年由周平王東遷洛陽開始,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前。還有另一比較流行的說法,春秋始于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智事件,終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事件。
但沒有任何一種說法認為春秋時代是從魯隐公元年開始的。就算《春秋》最初是由魯國史官記錄的各國大事,從魯國的角度出發來記錄,本當以魯國年份為編年原則。但選擇魯隐公元年起始仍然沒有道理。
原始《魯春秋》,現已不可考。目前我們所說的《春秋》乃是孔子根據《魯春秋》編修而成。
據學界觀點,《魯春秋》起始年應大約在魯國第一代君主伯禽和第二代君主魯考公之間。所以如果要追溯魯國曆史,與《魯春秋》完全匹配。《春秋》選擇的起始時間就應該是魯國初代或二代君主。
而如果要将魯國曆史與周朝曆史相匹配,選擇更符合我們所界定的“春秋時代”,作為《春秋》的主體。那麼,與周平王遷都更接近的時間點應處于魯惠公在位期(公元前768-公元前773年)。
盡管魯惠公隻是魯隐公之前的上一任魯國君主,但選擇魯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周平王四十九年)為《春秋》始,已經距離春秋時代的真正起始時間晚了大約半世紀之久。
《春秋•隐公元年》曰:“元年春王正月。”于是,《春秋》——這一記載春秋史實的權威史籍,選擇魯隐公元年為開始,成為了一件非常怪異的事。
《春秋》在此後數千年都被奉為史學經典,幾乎沒有人對這個問題作出質疑。直到近年,《春秋》記事為什麼要從魯隐公元年開始,這一話題才走上前台。是否因為魯國早期曆史材料過少,導緻《春秋》記載困難,因而被迫放棄魯惠公或更早時間的曆史,而選擇從魯隐公元年開始記錄?
亦或是孔子作為記錄者有個人化的考量,刻意選擇魯隐公元年作為《春秋》的起始年份?我認為,毫無疑問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對于孔子來說,盡管伯禽考公時代太過久遠,但魯惠公、魯隐公,同樣也是距離他極其遙遠的魯國君主。他隻能依靠“傳聞”來記載當時的曆史。(《公羊傳》将“隐桓莊闵僖”劃分為“傳聞世”,即“輾轉聽來的消息”。)既然同樣是依靠傳聞記載寫作,年代久遠就不能成為孔子抛棄魯惠公以及魯國早期曆史的原因了。
孔子編《春秋》,除了本着記錄曆史的目的,更重要的還是借修史來宣揚儒家思想和教授門徒。放在現代來講,孔子這個有志于将儒家思想推行于天下的好老師,為他的學生們以及天下人編修了一本教材。雖然教材的内容是固定的,史實更加不可篡改。但編修者可以選擇将哪些内容放到教材裡。對于《春秋》而言,就是孔子選擇了他希望呈現的内容。
但如果是刻意選擇,孔子又是根據何種原則選取《春秋》起始的呢?我認為主要原因可以用一個字概括,就是“亂”。
如果我們對春秋時代有一點了解的話,就會發現這是個是典型“禮崩樂壞”的時代。而孔子所奉行的儒家思想卻是以“仁”為核心。春秋時代幾乎每分每秒都在上演“弑父”、“殺兄”、“屠弟”等人倫慘劇,政客們為了權利不惜一切去鬥争。這恰恰是孔子最不希望看到的。
當孔子所需要記錄的時代與他的思想背道而馳的時候,仍然要通過修史來宣揚思想,似乎就遇到了困難。孔子自然不是通過扭曲曆史事實的方式來宣揚思想,曆史也無法扭曲。相反,正直地孔子非常尊重曆史。他選擇了直面曆史,讓“春秋時代”慘痛的曆史給予人們血的教訓。
所以,在編修《春秋》時,孔子所有的考量就都是為了突出“春秋時代”的“亂”字。通過對這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的記錄,向人們展現亂世之危。當然,也隐含着孔子以“仁政”救“亂世”的期望。
而選擇魯隐公元年作為《春秋》之始,正是孔子展現春秋亂世的最重要一步。因為這時候,正是“亂從此起”的時候。
《春秋》首篇,是著名的“鄭伯克段于鄢”。這段曆史故事能入選無數中小學課本,不隻因為故事本身的可讀性,更因為它對整個春秋時代的曆史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義。
這場魯隐公元年所發生的政變正式開啟了春秋亂世。鄭國的内鬥引發與衛國的争執,而衛國又因此誘發了自身混亂。其他齊、魯、宋、陳、蔡也不能獨善其身,分别與衛、鄭聯合,由此掀起了一場牽涉多諸侯國的大型混戰。而周王室就成了混戰的犧牲品,逐漸由主角變為邊緣人。
所以,“鄭伯克段于鄢”這一看似微不足道曆史事件,牽一發而動全身,成為了春秋亂世的起點。而這一曆史事件,正是發生在魯隐公元年。再加上魯隐公時代所發生的種種“亂”象,孔子選擇魯隐公元年作為春秋起始,就不難理解了。
參考文獻:
《春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