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綠色中國》雜志
文/綠色中國融媒體記者 耿國彪
1月8日,記者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全世界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三江源國家公園通過三年試點已初具雛形,有望今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永祿表示,将努力把三江源國家公園打造成中國生态文明建設的名片、生态系統原真保護樣闆、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野生動物天堂、生态體驗和環境教育平台、生态環境科研基地、應對和适應氣候變化窗口、留予子孫後代的一方“淨土”。
三江源頭濕地
三江源國家公園位于青海省,包括長江源、黃河源、瀾滄江源三個園區,涉及果洛州瑪多、玉樹州治多、曲麻萊、雜多4個縣和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2.31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713.62米,它擁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獨有的大面積濕地生态系統,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我國乃至亞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為了保護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江河的發源地以及世界範圍内特有的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通過《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16年3月,兩辦印發《試點方案》,拉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實踐探索的序幕。
據介紹,體制試點以來,青海省發揮先行先試政策優勢,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根”與“魂”,先後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改變了“九龍治水”局面,解決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理順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系,走出了一條具有三江源特點、青海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探索之路。
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任永祿
目前,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生态保護和恢複成效日益顯現,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生态功能不斷強化,水源涵養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度提高11%以上,産草量提高30%以上。
在談到三江源推進試點建設過程中的經驗與做法時,任永祿說:
一是對标最嚴格的生态保護标準,率先探索建立國家公園生态保護新機制。按照中央關于生态文明建設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總體部署,三江源國家公園采取最嚴格的生态保護政策,執行最嚴格的生态保護标準,落實最嚴格的生态保護措施,切實以生态保護優先理念統領體制試點各項工作,務求做到絕不欠新賬、盡快還清舊賬,緻力于實現築牢國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為中華民族提供可持續生态産品。同時,依托青海的生态優勢和生态文明先行區建設良好工作基礎,堅持“大部門、寬智能、綜合性”的原則,整合行政資源,減少管理層次,構建精簡、高效、統一、精幹的行政管理機構,率先探索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态保護新機制。
二是黨政一把手親自挂帥,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全力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立并落實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總牽頭,始終強調統籌協調、精心設計,着眼全盤棋,打好組合拳,形成了力量疊加效應,為體制試點最大限度地凝聚了推動力、落實力。同時,體制試點中始終高度重視頂層設計統籌牽引和宏觀把向的重要作用,把加強頂層設計作為體制試點中謀全局、謀系統、謀長遠的關鍵之舉,作為與園區生态保護實踐探索銜接互促的有效抓手,作為推進體制試點的重要方法和科學路徑,先後出台了内容全面、路徑清晰的《部署意見》、《機構設置方案》及13個管理辦法,為順利推進體制試點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明确的工作指南。
野生動物
三是堅持目标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不斷破解國家公園生态保護各種難題。始終堅持目标導向,就是堅持規劃引領,明晰實現路徑,緊緊咬住《試點方案》中提出的目标任務,不斷加大制度創新,加大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制定年度工作要點和責任分工,逐項分解落實,聚焦重點突破。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就是着力改變現有的“九龍治水”局面,解決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處理好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系,協調好自然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理順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管理者與利用者之間的關系,制定統一的規範和标準。同時,強化生态保護與改善民生有機統一,處理好牧民群衆全面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關系,推動國家公園建設與牧民群衆增收緻富、轉崗就業、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相結合,生态保護與精準脫貧相結合,特别是設置了生态管護公益崗位,使牧民群衆能夠更多地享受改革紅利,充分調動其參與保護生态的積極性,積極主動參與國家公園建設。
四是堅持在法律框架下有序推進生态保護,充分發揮法治引領和推動作用。三江源國家公園在試點工作中十分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三江源國家公園制度設計突出立法先行,在政府管理、生态管護、糾紛解決等各方面把法治放在突出位置,對三江源國家公園依法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原風光
三江源地區是我國大江大河的重要源頭,生态安全顯得尤為重要。在談到未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将朝着什麼樣的目标開展建設時,任永祿給出了“三步走”規劃。
第一步,2020年,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體制全面建立,法規和政策體系逐步完善,标準體系基本形成,管理運行順暢。綠色發展方式成為主體,生态産業規模不斷擴大,轉産轉業牧民有序增加,國家公園内居住人口有所下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得到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明顯恢複,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穩定保持優良,生态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國家公園服務、管理和科研體系初步形成,生态文化傳承弘揚。基本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護修複示範區,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态文化傳承區。
三江源區域内的藏族同胞
第二步,到2025年,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标準體系趨于完善,管理運行有序高效。全面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統良性循環,生物多樣性豐富,應對和适應氣候變化能力增強,江河徑流量持續穩定,長江、黃河、瀾滄江水質更加優良。形成一整套并獨具特色的國家公園服務、管理和科研體系,生态文化發揚光大。彰顯青藏高原生态保護修複示範區,共建共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青藏高原大自然保護展示和生态文化傳承區的示範帶動作用。
第三步,到2035年,建成現代化的國家公園。保護和管理體制機制完善,行政管理範圍與生态系統相協調,實現對三大源頭自然生态系統的完整保護,園區範圍和功能優化,生物多樣性更加豐富,建立起生态保護的典範;國家公園的運行、管理、監測、評價等體系全面建立,成為體制機制創新的典範;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方式更加成熟,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生态體驗特色明顯,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環境教育基地,文化先進、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社會繁榮穩定,成為我國國家公園的典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