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
“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師東社區網格員楊興霞就是這樣的一種存在。“我的網格有1526人,436戶,很多都是老年人。”說起自己的“轄區”51歲的楊興霞張口就來。她說,在成為網格員之前,她已經在這個社區已經工作了十五六年了,所以和其他人相比,她進入角色更快,協調事情更方便,“不少老人直接都喊我閨女”。
年齡“偏大” 活動量不少
說起網格員的工作,楊興霞說就是到處轉。這個轉在從她手機每天記錄的走步數就能清晰可見,“平均都要一萬五千步左右,沒有低于一萬步的時候。”
18日,記者跟随楊興霞來到山東師範大學宿舍區,這個宿舍區目前正在整修,一位老人正在路邊拄着拐杖觀望,“小心點大爺,離着遠一些,天冷了,也穿的多一點。”一邊說着話,她一邊走上前去,扶着老人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楊興霞的性格是那種話不是很多,但是卻很善于溝通的人。
由于楊興霞的丈夫是山東師範大學的工作人員,她在十五六年前也一塊搬到了山師的宿舍,對于這片社區,其實大都是她的鄰居和同事。“我熟悉的非常快,别的網格員效率高的半年能熟悉就不錯了,我一個月就全部熟悉了社區的情況。”很快,楊興霞敲開了宿舍區呂正東家的們,“來,來,趕緊進來,給你倒上水。”看到記者和楊興霞,這位老人很熱情。
“現在高校的宿舍管理社會化,宿舍裡這意見、那要求需要迅速傳達,比如哪家有漏水的,哪家有矛盾了,網格員正好把各種需求串起來了,有什麼事情我們直接打電話,很快就回複,她(楊興霞)就是中間紐帶。”高層宿舍區裡,老人特别多,呂正東說在9号樓有120多位老人,僅僅是高齡補貼的發放核實工作就很瑣碎,需要挨家挨戶的上門核對,有的老人還是獨居,更需要有人勤上門探望,而楊興霞幹的很不錯。
據了解,有一位老人脾氣很執拗,自己居住,頭發長了也不願意剪發,而老人也不想别人進入她的家,“我和她商量,能不能去物業裡給她洗頭、剪發,但是老人說要留披肩發。”為此,楊興霞想找老人的同事等幫着勸勸老人。
工作超範圍 正能量很多
“其實像租房子等問題,并不屬于我們的職責範圍!”楊興霞說,由于她們的聯系方式都在明顯的地方張貼,很多租房的人就找到了她們,這樣時間長了,家裡有房子出租的也找她。今年的暑假,楊興霞一天甚至接到好幾個租房子的電話。漸漸的,誰家漏水、裝修擾民等等大事小情都開始找她,她也不拒絕,就積極幫着協調,“我們就是與居民走的最近,有事找我們也正常。”
去年的十月,小區裡有位女士生了重病,小女兒在美國,大女兒自己也在醫院。于是,楊興霞就在醫院陪了一天,“幫着給她做檢查,辦理住院,後來也幾乎天天過去看一下。”說起這件事情,楊興霞輕描淡寫,她覺着這是應該做的。
還有一件事情是發生在今年的9月1日。當時一輛車倒車把郝老先生給撞倒了。“一聽到消息我就趕過去了,老人年紀大了不熟悉醫院流程,孩子又不在身邊,他的老伴也行動不便,我就陪着去了醫院,能幫上不少忙。”楊興霞說,當時郝老先生身上多處擦傷。120來了之後,她第一時間和私家車主将郝大爺送到了附近省中醫東院區,和醫生說明情況後,幫助郝大爺申請了綠色快速通道,得到了及時的救助。
上午檢查回家後,下午三點多,老人又感覺血壓升高不放心身體狀況,就又聯系了楊興霞。“我就又聯系車主,再次陪老人到醫院,給做了腦CT。”确保老人身體無礙後又将老人送回家。“看着老人平安無事、健健康康,就是我們最開心的事情。”之後的時間裡,楊興霞基本每天都過去看一趟老人。
“我老爹也90多歲了,看到老人很親切,老人閨女閨女的叫我,一切就都值了。”對于自己這份工作,楊興霞很滿足,也樂在其中,她說這份工作是最适合她的。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