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時生活中,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曆:偶然磕碰後容易出現青一塊紫一塊,但多數會在一到兩個月内吸收完全并消失。有些時候,明明記得自己沒有磕碰過,卻發現身上多了幾塊青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讓南昌市第一醫院血液科專家為您解答!
淤青為什麼會變成不同的顔色?
淤青是由皮下出血引起,
最常見是皮膚碰撞後出現皮下血管破裂,
血管中的血液漏出到皮下組織中,
表現為肉眼可見的瘀斑。
紅色:瘀斑剛形成時,它的顔色來自血液中的血紅素。血紅素是卟啉化合物與鐵形成的配合物,所以表現為鮮紅色。
暗紫色:但随着時間推移,紅細胞被巨細胞吞噬,其中的血紅素被分解,此時瘀斑表現為暗紫色。
藍綠色:血紅素在微粒體酶的作用下,會生成膽綠素,呈藍綠色,而後膽綠素會進一步代謝轉化為膽紅素,呈橙黃色。
金黃色:血紅素被破壞後,會釋放出鐵離子,與鐵蛋白結合,形成金黃色的含鐵血黃素,這是即将痊愈的表現。
出現淤青的原因?
①血管彈性下降
日曬、靜脈曲張、激素水平的變化都會導緻我們皮膚變薄,血管彈性下降、舒縮能力降低,凝血功能下降。
膠原蛋白、維生素C的缺乏也可導緻血管變脆,更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輕微外傷、較少運動的人突然劇烈運動、長時間壓迫導緻血管破裂阈值降低。
②血小闆減少
血小闆能幫助凝血、修複血管損傷。
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一些惡性腫瘤、感染等也可以造成血小闆生成障礙。
如果出現刷牙易出血,鼻部反複出血,月經量增大,頭暈頭痛,甚至便中帶血等合并症狀需警惕血小闆減少的可能,建議醫院就診,完善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查。
③服用藥物
中老年常服用的抗凝溶栓藥如華法林、阿司匹林也可能出現淤青。
有的抗生素如頭孢、青黴素的使用也可能破壞血小闆導緻淤青。部分抗抑郁藥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和安非他酮等可與血小闆相互作用,影響凝血。
随着現在老百姓保健意識的增強,長期服用保健品的人群越來越多且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但部分成分可能導緻淤青出現。
建議服用野甘菊、大蒜、生姜、銀杏、人參、魚油、維生素E等保健品之前,咨詢醫生是否有長期服用的必要。
莫名出現淤青,小心這些疾病!
1肝髒疾病
凝血跟凝血因子相關,肝髒能合成好幾種凝血因子,肝髒不好的人,凝血因子合成得差一些,患者就容易有出血傾向。比如,肝炎、肝硬化等患者的皮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淤青。
2血友病
其是一種遺傳出血性疾病,輕者輕微創傷後有出血傾向,重症患者沒有明顯外傷也可發生自發性出血,輕則出現淤青,重則出現不明傷口。
3甲狀腺疾病
會導緻血小闆減少,容易出現流鼻血、女性月經量多、便血等症狀,同時皮膚上也會出現明顯的淤青。
4過敏性紫癜
由病毒感染、食物過敏或藥物過敏引起,會出現淤青、腹痛、便血等症狀。需完善相關檢查,排查相關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再生障礙性貧血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小闆生成減少,皮膚容易出血瘀斑。
6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如白血病,骨髓惡性腫瘤細胞瘋狂生長抑制骨髓正常的造血功能,造成血小闆生成不足,機體容易有出血表現。
7維生素K缺乏症
如慢性腹瀉等疾病造成維生素K不足,而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生成不足,造成出血症狀。
8免疫性血小闆減少
血小闆在血液中破壞過多,多與免疫反應有關。皮膚常會出現片狀瘀斑。
身上有了淤青,該怎麼辦?
如有明确外傷,可以先冷敷。當淤青超過24小時後,再熱敷。
如果皮疹自行消退,可繼續觀察。如有上述的幾種疾病史、用藥史、反複發作史,伴随其它症狀的情況,或反複瘀斑發作,建議立即上醫院就診,完善相關檢查,排查相關疾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專家簡介
邬國和
血液科主任
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專家簡介:
江西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南昌市醫學會血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早篩标志物專家委員會常委
專業特長:
各種貧血、出血性疾病以及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的診斷與治療。
李萍
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江西省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常委
江西省研究型醫院學會中西醫結合血液病分會 常委
江西省整合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組織細胞疾病協作組委員
江西省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MPN協作組委員
專業特長:
淋巴瘤、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各種貧血、不明原因發熱及出血性疾病的診治。
李東甯
副主任醫師
專家簡介:
江西省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委員專業特長:
常見血液病的診治。
作者:南昌市第一醫院血液科 劉玉琴
通訊員:羅星 劉峥
編輯:黃萌楣
審校:陳師睿
核發:謝濤
圖片: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