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是揚州人,做過兖州兵曹。兖州是今天的山東濟甯,兵曹則大概相當于今天的武裝部長,主要工作是征兵。這個小官,好像也沒見他當得多好,幹過什麼,所以大家也就是随便一提(不提好像顯得知識不夠)。
隻是我每次想到他這個官職就想笑,一個武裝部長,寫這麼好的詩,真是……真是不科學啊!
這首名作,似乎是在唐以後才備受關注的,唐代的諸多詩詞選本裡,都不見蹤影。最早收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選本,是宋人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内有《春江花月夜》同題詩五家七首,張若虛隻是其中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樂府舊題,前面提到隋炀帝和陳後主都寫過。隻不過張若虛這首名聲太響,寫的又是極為切題的春江花月夜,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他首創。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複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潇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
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是有些長,小時候背得我咬牙切齒(名作最恨長的)。但一旦理解了它的意思之後,就覺得好接受了,因它内在自成邏輯。
要想理解中國古人(尤其是詩人)的思維方式、時空觀念,恐怕是不能從理性入手的,得從美學切入,那麼《春江花月夜》就是不容錯過的典範之作。
這首詩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每四句說一個内容,一共九個層次。這九個層次又被統攝在望月/問月(短暫/永恒)的大主題下。
這九個層次,分别是:
按照蔣勳的說法,這九個層次,分别對應的深層的含義是:
以西方人的邏輯來看中國的古詩,會覺得太跳躍,不知所雲。同樣,似我這樣熟悉了古典詩歌語感的人,去讀西方人的詩,亦會覺得如隔靴搔癢。
有些詩可以解釋,有些詩隻能體會。一如有些事能被分享,有些不能分享。我讀它這麼多年,卻一直不能解釋,好像每一種方式的表達都不完美,都會破壞詩意。它表達了空間的無限和時間的永恒。
張若虛用月光營造了一個纖塵不染、空靈澄澈的世界,這個世界靈動豐富,無時無刻不處在變化之中。在這個世界中,春、江、花、月、人,都擁有各自的靈魂和秘密。有時候,這些靈魂和秘密眼看就要被捕捉到,卻總是被它們靈巧地逃開……
我不能說,我讀懂了這首詩,我隻能說,我感受到了這首詩。它會偶爾地,不時地,出現在我的生命中,出現在某些美妙或憂傷的時刻。它與我的情緒之間有微妙的牽引,等到某些時候産生共鳴。
如果說,賀知章晚年回鄉的詩作,似一支清麗悅耳的鄉間小調,入耳即明,那麼張若虛這首《春江花月夜》就簡直華麗恢宏到如交響樂一般了,非要到一定年紀才能欣賞。
這首詩實在很妙,因為它每一句都很經典,沒有一句廢話。最為難得的是,每一句放在别的詩裡都是提綱挈領,讓人眼前一亮的好句子,張若虛卻奢侈地将它們組成了一首詩。說他“孤篇橫絕,壓倒盛唐”真不是妄語,張若虛一篇定江山,後來的詠月詩詞,鮮有能出其軌範者。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關于時間的永恒之問。他不求解,因為他自有答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日如父,月如母。天地間,一定會有一雙永恒的眼睛,在注視着人間的變化。這雙眼是亘古常言,玄之又玄的“道”嗎?
月光就似那雙眼睛,既崇高又冷漠,既美麗又殘忍,既溫柔又冷靜。遠自太古以來,冷眼熱望着一切,凡俗的事情,變化太快,而有一些,又似乎一成不變。這悲喜重重的人世,在人看來,是漫長的一生,在月亮看來,不過是須臾一瞬。緣起緣滅,旦夕離合。鏡花水月,亦幻亦真。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幾乎涵蓋了所有詠月思人的意境,連後來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亦沒能脫出它的情思。這麼多年了,從我背下《春江花月夜》開始,從它存在于我的記憶開始,這首詩就一直是變化的,常看常新,一如我們看待這世界的角度,和那始終存在的孤獨。
中國人是諱言孤獨的,仿佛孤獨是可恥的事情。我小時候也是這樣認為,我害怕被人發現我是孤獨的孩子,所以假裝和他們一樣開心,無憂無慮。可後來我才知道,孤獨是與生俱來的事情,它或深或淺地潛伏在我們的生命中。
想擁有繁花錯落的熱鬧,必須先學會欣賞寥落清冷的美妙。
孤獨的内裡,不是孤苦,而是自在——所以我後來每次讀《春江花月夜》,都很感恩,是張若虛用如詩如畫的語言吟誦着生命的孤獨,讓我們照見自身,知曉悲歡離合,如陰晴圓缺,在所難免。
偶爾地,有所思,有所念,有所傷,有所痛,并不會阻礙什麼。每一重境地裡都有不一樣的美,隻不過,有些美是圓滿,有些美是殘缺。
現在的我不求事事順心遂意,但求一顆心無懼無畏,四時如春。
看人間繁花開謝,得人世清曠從容。人生如大江明月永恒,生命如春花江霧亦散。永恒的好,是可以長存,叫人敬畏。短暫的美,是富于變化,值得珍惜,留戀。
時間就像大江川流不息,空間就是月光照耀之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寬。
我們活不過日月星辰,活不過山川河流,甚至活不過一株植物,一棟建築。無論人活得多久,對比自然,存在都是短暫的。不必驚憂,無須遺憾,未完成的事情,就留給以後好了。
本文作者安意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