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
對麗水人來說,夏天吃知了,是一種“執念”。
而這份對知了的熱愛,讓麗水基本形成完整的知了供銷鍊:
每年6月下旬,随着知了破土而出,一批從事知了收購的商人“卷土重來”,數百名擅長“掐頭去尾”的工人應運而生。各大菜場、酒店、會所、大排檔無一不青睐這道最熱門的“應景美食”;知了專賣店更是喜出望外——終于盼來一年中最期待的旺季和“補貨季”。
收購,從淩晨開始
小暑已過,氣溫輕而易舉地飙升35℃以上。此時,和高溫一起到來的,還有知了收購商。
“今年知了上市比往年遲一些,貨源依然來自衢州。”從事知了收購25年,青田人應麗勇是麗水較大的知了供應商,“目前處于上市初期,收購量非常有限,每天大約隻有1000斤。”進入中期後,每天的供應量會大大增加,平均每天1萬斤以上,“最多的一天,甚至會超過2萬斤”。
收購的知了,應麗勇通過批發形式,銷往市區府前菜場、知了專賣店,以及金華永康等地。因為供不應求,所以20多年來,他“隻批發不零售”。
市場上的知了,靠人工捕捉,加上受歡迎程度極高,價格自然居高不下。“最近剛上市,(生知了肉)批發價每斤在150元左右。”他告訴記者,“過些天價格平穩了,會降到每斤120元左右。”
即便炎熱、忙碌也辛苦,應麗勇依然鐘愛夏天,因為知了能給他帶來不錯的收入。進入旺季後,他每天的營業額有七八十萬元,一個知了季,營業額可以達到一千多萬元,“最多的一年,銷售了20萬斤,營業額突破兩千萬元呢!”
和應麗勇這樣的“老牌”供應商不同,“80後”胡堅堅是名“新晉”知了批發商。
2020年夏天,因為知了,他開啟了别樣的夏日生活:淩晨兩三點,當天第一批知了運到麗水,他和工人一起到高速口接貨;早上9時左右,第二批知了到貨。他說,之所以選擇從衢州收購知了,是基于運輸成本和成活率兩方面因素。從衢州到麗水,車程2個多小時,“不算太遠”。
活知了保存時間有限,需要當天捕捉、收購,運輸中離不開冷藏。打包也有講究,先将知了用網兜裝起來,每袋大約2斤,接着裝入泡沫箱。裝箱也有特定方法,“一層知了、一層冰,這樣間隔鋪起來後,它會進入‘假冬眠’狀态,達到保鮮目的。”雖然從事這個行業不久,但胡堅堅已漸漸摸索出其中的門道。運到銷售點後,他将知了從箱内取出。回到常溫環境後,知了漸漸“蘇醒”,恢複活力。
每到這個季節,銷售點總會多出一些陌生面孔,要求送貨上門。因為氣溫驟升,店裡每天至少備足五六袋冰塊,“一袋足足30斤”。“這個天氣,即便是十分鐘路程,知了也離不開冰塊。”他看了看頭頂的日頭,擦了一把汗,又出門送貨了。
知了收購商的夏天,剛剛開始。
“掐頭去尾”,一分鐘32隻
麗水人吃知了,習慣“掐頭去尾”,隻留背部有肉部分。
上世紀90年代末,應麗勇賣的是活知了,“那時賣給府前菜場,每斤3-5元。”當時市面上并沒有大規模的知了需求,大家都從菜場買活知了,因為數量少,自行處理也很方便。随着吃知了的氛圍越來越濃,需求量越來越大,很多批發商無法自行完成“掐頭去尾”的工序。漸漸地,給知了“掐頭去尾”的專業工出現了。
應麗勇回憶,大約在2008年左右,金華永康開始出現知了專賣店。為了節省時間,店主要求到貨的知了必須“掐頭去尾”,于是,他開始雇人處理知了。這種方式,很快就被更多的客戶接受。
從那時起,他變成了收購活知了,銷售“知了肉”。
“最忙時,光是剝知了,我每天就要請100多人。”在應麗勇眼裡,如此熱鬧壯觀的場面,不亞于鄉村集市。
來自安徽阜陽的高大姐,在麗水定居多年。從2011年開始,一到夏天,她就轉型成為一名“知了工”,天天和知了打交道。
“頭幾年,我每天淩晨2點半起床,3點到批發點開始處理知了。”她說,當時量很大,常常到下午4點多才結束。
“中途會休息嗎?”
“休息?”她愣了一下,笑着反問,“喝口水、上個廁所,算不算?”在忙碌的十多個小時裡,她和其他工友連午飯也解決得十分迅速,“五分鐘就搞定”。
憑着多年積累的經驗,即便戴着橡膠手套,高大姐也練就了一雙靈活的快手——每分鐘能給32隻知了“掐頭去尾”。
給一隻活知了“掐頭去尾”,她隻需要3個步驟:掐頭,摘翅,去尾。因為速度過快,旁人看起來,她隻不過是簡單地扯了四下,知了就剩下中間部分了。
10年前,給一斤活知了“掐頭去尾”能賺1元錢,如今價格已經翻了一倍。“這些天量不大,7點多開始,中午12點多就收工。”她告訴記者,按照一斤活知了110隻計算,結合自己的速度,半天收入在150元左右。
這種因吃知了而誕生的新型職業,門檻不高,收入可觀。每年,高大姐都會和親友一起,組團當“知了工”。
從樹上到餐桌,身價倍翻
在麗水,吃知了,可不是夏天的特權。
2014年夏天,市區第一家知了專賣店在廈河開業,取名“四季知了”,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知了,隻賣知了”。經營者是季麗勇和妻子毛芳芳。原味、微辣、中辣,是店裡主打的三種口味。次年,夫妻倆把店鋪搬到了地理位置更為中心的麗陽街上。
夫妻倆有3部手機,共5個微信号,每天同時接單。因為單子太多,白天,手機就像”長”在手裡,一刻也放不下。
燒熟的知了肉被一份份裝在盒内,每盒250克,售價100元,相比收購價,漲了一倍。“在知了大量上市後,我們會将每盒知了定價在80元,一直到第二年上市前。”季麗勇介紹。
這些年來,他們的日發貨量逐漸遞增,從個位數升至三位數,其中60%發往外地。去年,他們租下了隔壁兩間店鋪,經營面積擴至120多平方米。“這塊區域,主要用于打包,最忙時,會有三四個快遞員同時上門幫忙。”季麗勇自豪地說,自家的知了,發往全國各地,從長三角一帶到東北三省,從新疆到廣東,“都有人吃過他們家的紅燒知了”。毛芳芳回憶道,某年中秋前夕,一位溫州顧客一次性購買了50斤知了送親友,“萬萬沒想到,知了會代替月餅和海鮮,變成一種伴手禮。”
每年知了的上市時間隻有短短兩個月左右,之後就宣告散市了,“價格再高也買不到活知了”。為此,夫妻倆每年都會在夏天大量囤貨,儲存在兩個大冰庫裡,以保證一整年的銷售量。
一年四季,夫妻倆都圍繞着知了轉。“我們家的房子、車子,都是知了給的呢!”夫妻倆喜笑盈盈。
周建偉是“中國十大名廚”之一,也是“浙江工匠”、市“五養”技能大師,紅燒知了是他的拿手菜之一。談起知了,他感觸頗深:“這種高蛋白的昆蟲類美食,不僅是舌尖上的美食,更是舌尖上的經濟。”一次,一位顧客将他燒的知了帶回杭州和鄰居分享,想不到吸引了一整棟樓的人,“每戶都加了我的微信,一買就是七八年。”他感慨不已,“麗水知了,就是有這樣的裂變效應。”
每年夏天,他都會受邀到溫州、杭州等地的酒店分享知了的燒制方法,以此作為招牌菜吸引顧客。從大排檔到高端會所,知了總能輕松“登堂入室”,價格雖然高,卻從來沒有人因此而放棄吃知了。“一邊喊着貴,一邊吃得津津有味”,在周建偉看來,這是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
周建偉告訴記者,繼哈蒙、薩拉米之後,知了是第三樣可以和紅酒搭配的美食。一邊品紅酒,一邊吃知了,讓很多麗水人樂在其中。
身為麗水美食文化傳播者,周建偉有着自己的期待:舉辦一場知了美食節,歡迎全國各地的食客,一起分享,一同交流,催生更強大的知了經濟。
本文來自【麗水日報報業傳媒集團】,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