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的母親大結局

我的母親大結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4 00:24:02

文 | 賈錫照

母親走了。她安祥地走完了八十一歲的人生曆程。

她已經離開我們八年了,我時常想起我的母親,想起母親的平凡,還有母親的偉大。

說平凡,是她出身卑微,生于亂世,長于叔嬸膝下;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嚴守婦道,純粹的農村家庭婦女。身材矮小,一米五的樣子,最後幾年的平均體重六十斤左右,積勞成疾的脊背上,象扣了一口鍋,三寸金蓮,隻能用腳後跟走路。母親一生沒有什麼驚人作為,一直忍辱負重,任勞任怨,默默奉獻,忠實履行着家庭主婦職責。

說偉大,天下的母親都很偉大,但我的母親在我的心目中更加偉大,不在其是否有偉岸的身軀和驚人的作為,而在乎其細微平常的言行舉止和堅毅的品格。瑣碎的日常生活中她總是把該做的做到自己滿意,别人放心,無可挑剔。她的言行如同路标和紅綠燈,無聲地導引着後人前行。她的品格如鋼鐵磐石,頑強地與病魔、世魔等抗争,不屈不撓,她得内心柔情似水,胸懷博愛。母親的一言一行,至今依然鞭策并指引着我前行。

母親的孝。在鄰近的“三村一屯”(宋戈莊、隋家莊、張家莊、孫家屯)是比較有名的。解放前夕,嫁給我父親,上有久痨不愈的婆婆和書不離手的公公,下有待哺的七個孩子,難能可貴的是和婆婆共同生活十五年,和公公共同生活五十年沒有拌過一次嘴,沒有紅過一次臉。據我的小姑說,“你娘對你媽媽(我奶奶)沒有說的,人家是百依百順!冬天早上,她第一個起來用鐵勺子香油(或豆油)炒雞蛋,送到被窩裡的媽媽(奶奶)嘴邊"(早晨吃油炒雞蛋可以緩解咳嗽症狀)。我很小的時候,親眼所見,我大大(父親)從集市上買了幾斤小的可憐的蛤蜊,母親煮熟後,端了一碗蛤蜊湯送到我爺爺面前:“大大,你喝了吧”,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過年沒有多少白面包餃子,她總是說“黑面(地瓜面)的好吃”,當時還覺得老娘好奇怪。也是我很小的時候,我清楚記得母親用三寸金蓮來回于姚家屯和隋家莊的路上,十裡路程,那是她一年數次徒步看望她的叔叔和嬸嬸。

母親的巧。一手好針線活和廚房活,什麼繡鞋、割花、紡線、織布、擀單餅、擀面條無所不能,我家最多時九口之家,衣,全憑她縫補勾連,食,全憑她調劑安排和續火添柴。夏末秋初,早早地縫好了棉被、棉衣。身上穿着棉襖棉褲,總有鄰親啧啧稱贊“針線活真好”。半夜三更,經常是她一人在洋油燈下飛針走線。爺爺身上的夾襖雖然補了若幹層,但穿在身上非常可身,幹幹淨淨。家裡所有的畜生,基本上是她喂養,推磨、推碾家常便飯,脊椎彎了,眼花了,無怨無悔。有了她的勤奮,才使得我家缺糧之年未逃荒,少衣之時不露體,在當時已實屬不易

母親的忍。肚裡裝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甜酸苦辣而不表于言行,她忍下了因出身高而遭遇的虐待和屈辱,她遭受了村裡的不公和欺負,她承受了家庭的各種坎坷和災難,雖然改變不了現實,但他堅信“烏雲不能常遮日”,“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1970年7月,我15歲的二哥秋假參加生産隊勞動,因馬車翻在溝裡而犧牲,但她為減輕對家人影響,她強忍悲痛,淚水咽到肚裡,忍無可忍之處,挎上提籃,裝上坡(下地)狀,獨自來到我二哥墳上大哭一場,回到家來,若無其事,細心的大姐發現,咱娘眼睛紅腫,嗓子啞了。她堅持做好自我,不怕流言,自認為清者自清,也赢得了街坊鄰裡、叔侄姑嫂的愛戴和高評,經常有村裡姑嫂姐妹來到她這裡拉呱解悶,村裡大娘嬸子說“别說人家沒有文化,心裡亮堂着呢”。

我的母親大結局(我的母親)1

母親的愛。她沒有文化,但她深知讀書有用,隻要孩子能讀下去,一定讓孩子讀書。不能再作“睜眼瞎”,再苦再難也要讓孩子讀書,這就是大愛(我村一個智商很高的同姓哥哥,就因家境困難而辍學,後來境況凄慘)。記得我要離開家參加高考的前夜,我母親深夜自己剁餡、和面、包餃子,祈禱祖先保佑兒子高考得中,看到眼前的事,我的喉嚨好像被什麼梗住了,為此我更加堅定了考學的信念。不論是兒輩還是孫輩,每個孩子她都挂在心上,經常過問幹得怎樣。她的觀念很樸素,她不知道你應該為誰而奮鬥終生,但她知道你幹好了,她在街坊鄰居面前有面子,很榮耀。每逢周末回家,我是經常挨罵,寥寥數語,已然無言以對,返城的路上就隻剩下流淚的份了,後來我才真正理解什麼是“打是親罵是愛”了。她的愛還播撒在鄉裡鄉親和街坊鄰居,周邊的鄰親,誰家有難,必定相助,需人出人,需物出物,誰家有病人,她知道了一定是圓鬥(用柳條編的帶把的可盛面粉而不漏的籃子)帶上不多的雞蛋或餅幹去看望,村裡人說“她心熱”。

母親的持家。母親過日子是農村一等一的高手,從不亂花錢,生活上始終十分節儉,但孩子要錢買書、本子從不為難和吝啬。她過日子堅持細水長流,好日子不能一天過了。譬如說,打下來麥子不能天天吃麥子,要和粗糧混着吃,到了春天青黃不接時才不至于天天糗地瓜幹。在她眼裡沒有沒有用處的東西,再破的布洗幹淨後還可以用漿糊粘在一起打成“殼子”作襪子底或鞋墊。玉米皮可以補“蓋點”(用高粱杆做的缸蓋或甕蓋)。我家從來沒有出現過沒有油吃的事,但可能三斤油一年也吃不完。大人小孩的衣服雖然一層摞一層,補丁摞補丁,但從來是穿出去闆闆整整,我們和村裡的孩子冬天“打蛤蟆”(用紙折成分反正面的紙牌),同樣把襖袖打破了,我母親除了訓斥不準再打之外,及時縫補,所以從來沒有穿着露着棉花的棉襖,這是我小時引以為豪的事。就是我參加工作了,母親到我家住上幾天,竟能把到飯店吃飯帶回的小手絹洗幹淨後拿回家,縫成枕套,用不完的,再拿包袱包好,以備不時之需。在膠州市中心醫院最後彌留之際,她沒有放棄自己一生把持經營的“炕頭”,提出要回家,我們滿足了她的心願。

在我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母親走了。

她走了已經八年了,但其音容笑貌和平常的小事樁樁件件如在眼前,不能釋懷。

我突發奇想,若有來世,我願再作她的兒子,那時我可能做得更好些。

我的母親大結局(我的母親)2

作者簡介:賈錫照,号樂耕、師古齋主人;個人愛好:書法、文學創作;作品見于《齊魯文學》、《北方詩歌》、《作家導刊》、《詩潮》等,2019年出版了《賈錫照詩選》。

本文内容由壹點号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