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江
打了3次12345政務熱線和20多次政府部門值班電話後,河北省衡水市居民李恒咨詢的問題沒得到答案,反而聽到了一段讓他難以置信的答複。在電話裡,衡水市高新區建設局物業科工作人員白某對他說,“隻要打12345的人,基本上這個人都是廢了”,并稱“打12345的這些人沒有一個辦成(事)的”。11月25日,衡水高新區發布通報稱,白某被停職檢查,由區紀工委進一步調查處理。(相關報道見A6版)
常言道,“12345,有事找政府”。作為展現政務服務水平與效能的一塊金字招牌,12345政務熱線一頭連着政府,一頭連着千家萬戶,是政府與百姓之間的“連心橋”。群衆遇到大事小情,幾乎本能地會想到撥打12345求助或投訴,足見其在群衆心中的地位和分量。
作為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白某,為何公然小瞧、诋毀12345政務熱線,還訓斥、挖苦撥打12345的群衆?“12345什麼事也不辦”“打12345的人基本廢了”,這種令人錯愕的雷言雷語不僅反映出某些政府部門作風不嚴、不實、不純、不正的問題,也直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之弊。說話不負責任,造成惡劣影響,白某被停職檢查是個人咎由自取。
從媒體報道看,居民李恒的訴求合情合理、于法有據。三年前,李恒購買了一處房産,因疫情一直未辦收房手續,最近去收房卻被告知須補交物業費。根據相關規定,若新房未交付,業主不應承擔或可以少承擔物業費。經過與開發商、物業、12345、住建部門等多方溝通,不僅問題沒解決,還遭受了訓斥。
事實上,除了群衆反映的問題本身,這種粗暴簡單、不屑一顧、氣急敗壞的态度,同樣值得深究。面對群衆的“急難愁盼”,推诿扯皮、敷衍塞責,沒有服務意識、缺少耐心,最後失态失言,招緻群衆不滿。群衆利益無小事,作風問題無小事。在群衆面前耍性子、發脾氣、抖威風,不隻是個人素質問題,還關乎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事件被報道後,當地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的做法值得肯定。根據通報,衡水市高新區建設局已和該業主取得聯系,将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同時以此為戒,舉一反三,汲取教訓,改進作風,及時回應群衆訴求,熱情幫助群衆解決問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要低估了作風建設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對作風積弊定期開展“回頭看”“大掃除”極為必要。
被澆了“一瓢冷水”的12345政務熱線也有值得反思之處。政務服務熱線直接面向企業和群衆,是反映問題建議、推動解決政務服務問題的重要渠道。因此,12345政務熱線不能淪為簡單的“傳聲筒”“複讀機”,而應充分發揮平台作用,積極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盡職履職,提高辦事效率。否則,熱線可能變“涼線”。
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指導意見》中明确指出,要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實現熱線受理與後台辦理服務緊密銜接,确保企業和群衆反映的問題和合理訴求及時得到處置和辦理,使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打造便捷、高效、規範、智慧的政務服務“總客服”。
各地不妨梳理一下12345政務熱線的辦事情況,看看其辦不辦事、辦了多少事,是否也有亟待糾正的作風之弊。
供圖/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